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刘凤
[导读] 作为课改重地的小学数学,其教学有效性屡屡成为教育人的话柄,也成为有志之士梦寐求之的“芳草地”。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中心小学  刘凤

        作为课改重地的小学数学,其教学有效性屡屡成为教育人的话柄,也成为有志之士梦寐求之的“芳草地”。如何让有效教学成就高效课堂、快速育人的良好载体,是投身教育实践人的一生追求。传统教学高耗低产,使学生“辗转反侧”于“几加几”中,不但劳神消时,也使学生兴趣丧失、提不起数学劲来。这不能怪数学本身,只能说我们教学方法值得商榷。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提高教学有效性涉及众多教育行为,是多个行为的“小效”而集加起来的“有效”。下面,我把应着力的几个环节加以“点破”,希望我们的努力换来“高效”。
        一、注重备课设计的有效性
        教材是师生交流的“话资”,也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平台。但教材内容本身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备课设计。设计前教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重点、难点,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这些的实现,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教学,特别是回归生活的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载体。这不仅能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也使数学知识有了依附成为有生命的数学。在课改实践中,人们已为创设生活情境找到理论依据,也突破了传统局限,明确了方法,其效果是不容质疑的,但过程需要斟酌。
        (一)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二)情境创设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情境创设不能离开学生本位,而且方式应多样,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依据不同年龄特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一)激发兴趣,培植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是课堂持续教学的最大瓶颈,也是考验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性有效方式。为此,教师要力求实际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植学生参与动机,让学生带着“意愿”参与学习。
        (二)适时点拨,指导学习方法。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思维拐角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相机点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三)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有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如何为学生创造出“五多”空间,教师要提前准备、精心设计,力保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发挥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多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设计能力、解题能力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新课标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一)开展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引出测量工具“直尺”,可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协同作战,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学习空间。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注重基础潜质,以开展组际竞争;②分工明确,让学生各尽其能;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五、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评价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为教师下步教学指明努力方向。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涉及多个方面,多个行为,如教学媒体的有效性,提问方式的有效性、作业批阅的有效性等,这些问题虽是细节,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效能建设,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从细节做起,夯实每个环节,才能获得有效甚至高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