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速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相隆峰
[导读] 现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是指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专项技术等综合素质的水平,是运动员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   相隆峰

现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是指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专项技术等综合素质的水平,是运动员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专项能力的提升是运动员获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也是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田径短跑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运动,其专项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体速度能力。所以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是教练员要重视并在训练中实施的切入视角。下面就谈谈笔者对于速度能力的认识。
        1.通过改进技术培养速度能力
        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运动技术。运动员只有掌握与素质相适应的正确的合理技术,使动作的完成达到经济性、时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已有的速度水平。短跑项目的技术重点就在于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比例关系,步长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腿长、腿部力量与髋关节的灵活性,步频主要取决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短跑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步频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步幅。从生理方面来奖,发展步幅比发展步频容易。步幅取决于后蹬与前摆,而后蹬与前摆关键在于送髋技术。因此,改进送髋技术是提高速度能力的有效途径。
       2.通过多变的训练形式培养速度的能力
        根据人体神经系统工作过程的特点,在训练中过多采用某一种训练,必然会导致神经系统工作能力的降低,从而影响训练的质量。所以,在速度训练中,教练员应采用多样性的训练手段,不断调整神经过程的兴奋性,使少年运动员在训练课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奋状态和较大的兴趣。常采用的方法有长短结合、跑跳结合、强弱结合以及交换条件刺激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项训练。通过不断的交换手段,使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总有新鲜感,既有负荷,又有简短的调整和休息恢复过程,从而使运动员以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去完成训练任务。
        3.通过距离选择培养速度能力
        在速度训练中,距离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对象的水平进行选择。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如果太短了在这个距离上起不到发挥速度的作用,若过长则具有耐力性特征,就失去了速度训练的意义了。培养加速能力,所选用距离起码要同加速度阶段的距离相等。在培养绝对速度的训练中,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来选定距离:
        (1)人体的无氧非乳酸功能一般为8s---10s;(2)100m跑的运动员发挥的最高速度的时间一般在5s---6s之间;(3)所训练的运动员在以上两个时间内大体能跑多少距离,所以在进行绝对跑的训练时,采取的一般距离为50m---70m。


当然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选用其他距离.如为了培养100m后程冲刺能力,也可能在速度训练上加几次100m---200m的冲刺跑,虽然从距离上看,这与选择距离的原则有些矛盾,但少年运动员在这个距离上奔跑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很高的,体力仍然是充沛的,跑速没有明显的降低现象,虽带有耐力性特征,但对速度的发展提高仍具有向前推进的作用。但这种距离在速度课上的重复次数不能太多,一般为3次以内,若重复太多了,就会离开速度训练这条轨道。
        4.通过良好的节奏感培养速度能力
        在速度训练中,我们体会到良好的动作节奏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运动员脚下按某一规律性的节奏跑动时,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韵律感,而这种韵律即能使他在整个跑中发挥速度,又能相对的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使技术动作放松与合理化的目的。例如:在起跑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在开始的3步---4步,主观上用最高的动作频率,像受惊般的冲出起跑线,而后放松3步---4步,在继续加速,但是这两次加速在技术要求上有所不同,前一次要求单存的高频率,而后一次则是经过3步---4步的放松调整后,在高频率的基础上要求跑得更富有弹性和放松感。再如:后蹬跑按冲刺跑的练习,先助跑8---10米。然后后蹬2步---4步,当最后一步落地时立刻要用最高的动作频率向前跑出,要求4步---6步后再加大跑动弹性直到终点。通过一段节奏感的训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放松感以及跑的弹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类练习如果安排在运动员兴奋性一般的时候进行,则可起到提高调动兴奋性的作用。
        5.抓住最佳时机培养速度能力
        速度训练应安排在少年运动员竞技状态良好时进行。因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肌肉的伸展力、弹性、放松能力,技术质量和生物化学机制是构成速度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如果在少年运动员疲劳时安排速度训练,不但以上各种因素都得不到充分显示,而且由于神经系统处于较深刻的抑制状态,肌肉弹性降低,动作失去原有的频率和幅度,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速度训练,不但对速度的提高起不到促进作用,久而久之,还会形成速度障碍,给整个训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整个训练周期安排过程中,一般把速度训练课安排在周一和经过适当调整恢复后的第一次训练课中。总之,尽可能把速度训练课安排在超量恢复时期进行,这样的安排才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少年运动员才能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显现出体力充沛、兴奋性高,从而提高了速度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磊坡.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探究①[J]. 当代体育科技,2017,(27):219,220
[2]吴京彦.网络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4.
[3]贾瑞光.对目前网络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0.
[4]尹雨嘉.网络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相关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195,197.
[5]姜莹.基于网络化时代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5):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