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贵仁
山西中开科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0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导致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严重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美国首次制订环境影响评价政策之后,诸多学者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对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生态;适宜性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也已成为土地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依据土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是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的重点。
1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土地
1.1外来人口流入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生活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往城市流入,其中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希望留在大城市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与生活。大量涌入的人口也给城市带来广阔无形的发展空间,城市化中房地产业的不停扩张建造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1.2农村土地和人口转向城市土地和人口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农村地域吞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周边农村人口进行吸纳。这些农村的土地和人口最终将被纳入城市版图,并最终转化为城市土地和城市人口,这也是城市土地和人口增长的占比最大的因素。
1.3土地盲目扩张
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用地紧张,向郊区扩张似乎是各大城市共同的选择。但是,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特别是一些农用地资源,一旦转为建设用地则很难恢复农用。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城市内部由于不合理地配置机制及制约手段的限制,造成了土地集约化和效率性偏低。这些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区普遍存在覆盖率低、容积率低等问题,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带来的不良影响非常深远。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高低和集约程度,对人口与土地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张,人与土地疏离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亟须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土地整治中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2.1土地整治对土壤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尤其土地平整措施必然会对土壤结构及土壤质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土地整治过程是对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形态的调整,可能导致土壤表面裸露,改变表土层原有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引发面蚀和风蚀等土壤侵蚀问题。故道地区因蓄水导致河槽淤积,河道排水能力低,造成堤外土地盐碱化严重,且砂性土分布广泛。故道各水系分布区旱、涝、碱、砂并存,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尤其要注意。
2.2土地整治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不可避免要对项目区进行土地资源的重新规划,必然会打破项目区原有的生态平衡。新修道路及原有道路改造多采用水泥硬化,占用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用地,生物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生物的生存,导致其种类及数量减少;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威胁野生生物的生存;河道裁弯取直、沟渠硬化隔断了生物栖息地连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物种的迁移扩散,降低生物多样性。
3生态沟渠设计
生态沟渠是一项治理故道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在水稻等作物的关键需水期,均需要灌溉渠系大量供水,但此时期常与雨季同期,渠道的水位高且流速大,水资源浪费,而在每年内的非灌溉期,干涸无水的渠道也将影响渠系周边的生态环境。沟渠设计中,选用的岸坡防护型式要保证岸坡的安全稳定,研究发现,故道地区可选用膜袋混凝土结合草籽护坡,衬砌灌溉渠道。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生态型护岸与自然条件相协调,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营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对于故道周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深远,而生态沟道是一项很有效的治理措施。生态沟道需要满足基本排水功能,防治作物受涝渍灾害,同时保证沟道不冲不淤;生态沟道应避免硬化,提高护坡透水性,补充涵养地下水。河道、渠道、排水沟和生产道,均应进行绿化,提高土壤固沙能力,以稳定渠道、减少冲蚀,减轻水土流失。通过这些极为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为实现土地生态整治奠定基础。
4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的分析
首先,需要结合生态因子的原始数据信息,对城市的开发建设进行集中性的规划,然后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对生态因子的变化数值进行精准性的分析,并做好标准的划分和相应的标记。这样就能在不同的赋值区进行统筹数据的规划和调整,进而达到良好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
5生态适宜性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外环生态体系结构,在城市中心我们最为常用的建设手段为规划绿化带,并在道路周边进行环境绿化,但这些绿植率在城市中心终究占比较低,很难起到生态稳定的效果。所以,现在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逐渐地采用建设外环生态体系的方式来缓解城市中心的压力,同时构建一圈闭环绿植绿化带,这些举措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土地适应性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6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的应用
生态适宜性分析评价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创新性的生态适宜性方案也在逐渐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全面性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体系建设中,寻求更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进行土地生态系统适宜性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生态体系的变化情况,根据城市的规划情况,从多个点出发,深入剖析土地的生态适宜度。这样,城市建设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在城市外围设立相应的环境治理分理点,并建立相应的污水以及污染物处理站,让城市的环境规划面全面辐射开来,这样在对城市环境的多重控制中,才能让土地生态适宜性的价值全面发挥出来。
7重工业企业逐渐迁移
由于重工业企业对城市的污染度相对较高,而且对土地的占用面积也相对较大,对于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控制和运用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将重工业企业迁移到外环,不仅能够让土地的适用价值得到提升,还能避免环境被持续性地污染。所以,想要让土地的适宜度提高,合理合规地迁移重工业企业进入外环,对于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
我们知道,严格执行土地使用规划可以减少土地不必要的扩张及土地资源的浪费。未来的发展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在政府宏观调控和民众意识的结合下,城市化进程的人与土地疏离现象将会得到改善,达到人与土地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局面。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实现人与土地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坚持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提高土地绿化率,增进人与土地的亲近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碧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地名,2019(11):49-50.
[2]胡越.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居舍,2019(25):167.
[3]李萌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视界,2019(23):260-261+254.
[4]林友华.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及运用[J].2017(21):148-149.
[5]段堃.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J].2017(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