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   作者:葛艳玲
[导读]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焦作市许良镇泗沟学校  葛艳玲

内容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标建议“学生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并且严禁抄袭”。但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困难是不想写、没的写、不会写,因此写作能力难以提升。随着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的流行,微写作也由此逐渐进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微写作”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畏难抵触情绪,避免写作的单一,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写作状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微写作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成为有感悟、有创意、有真情抒写的创作,让学生喜欢上微写作;“微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关注生活的最好最便捷径的一种方式;微写作也能给师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实现小代沟、无代沟的和谐教育环境。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若长期坚持微写作,学生会爱上写作,爱上生活,会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一个有语文素养的人。
关键词:微写作;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情境教学
       正文:我在农村学校任教,所教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见识面和阅读量很有限。在写作教学上,我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收效甚微.每一届学生中优秀作品凤毛麟角。每次考试,作文成绩在一类文以上的,班里只有三四个同学。平时上课发言,学生表达流畅,用词准确的,更是少之又少。老师急,学生苦。这不光是影响学生的个人成绩,更重要的是对生活中的事不会很好的、准确的给予评价,对于自己的感受更是难以说出。现实生活中,电子设备越来越发达,可是语言表达、写作水平却越来越不高,这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巨大障碍。
我偶刷微信,突然觉得写作为何不可以像微信、微博一样,随时随地以简洁的语言来谈生活,写评论,谈感受呢?有了想法,随后就构思,筹划,然后在教学中慢慢尝试,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略见成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新课标也倡导“观察、体验、感悟”的协作精神,这一切通过“微写作”都可以实现。
        细观近几年中考、高考试卷中也出现了“微写作”的影子,“口语交际”“你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可见,“微写作”教学的研究很有必要。微写作就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关注社会。且微写作关键在平时,在点滴。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查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好途径。“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若要长效,就必须深入研究,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系。现将我的教学实践述诸笔端,和大家分享。
        一、面对现状,分析原因
        经调查发现,在常态的作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包括我)都是跟着感觉走,往往到了写作当天,任务还不明确,更不要说写作指导;有时同级的几个老师一碰面,说出个题目先写,然后针对问题再做点评;有时,直接就着教材上的写作指导应付下来;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分配的青年教师,更不清楚写作课怎么上。这么多年,我校没有一个语文教师在写作上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所以,费了不少力气,又是摘抄,又是美文欣赏,又是写作技巧指导,效果甚微。还有的教师,完全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要求学生背诵好的开头、结尾,套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我做研究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时表述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会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自己的生活,更别说用好词佳句。一写人就是“妈妈雨中送伞”、“妈妈雨中带着孩子看病”、“爸妈离婚了”、“自己被车撞了”、“老师辅导学生”……假大空,没有一点生活的影子,生活的情味。
        虽说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可现状不容乐观。孩子们不读书,不劳作,不关注大人的世界,不关注生活;尤其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得不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学校又特别重视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让学生背范文、背摘抄。日久天长,学生思维懒惰,把老掉牙的素材,或别人的素材拿来为己所用!短期效应害死人。调查后,我总结出学生写作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情境教学,注重大写作,忽略小练笔
        “没有情境的写作教学本身就是空的。”我特别赞同周子房博士的观点。教师总想急功近利走捷径,要求学生背摘抄,背中考佳作,一味的进行所谓的写作技巧指导,往往忽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学校的小考、县里的联考成绩不错,但没有切实地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考虑。忽略了“一切素材来源于生活”的名家成功经验。这一切,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功利心太重。
        2.学生认识有误,要求不高,得过且过
        学生认为,考试时随便写一篇文章,至少能得38分到42分之间,考个及格不成问题。(这也是诸多语文老师的认识,阅卷老师十几秒一份卷,哪会注重那么多细节?)这种意识让学生轻视写作。现在中考、高考中主观表达题(也称得上小写作)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吃快餐”,平时看点小时文、读点优秀作文,加上老师强迫写摘抄,他们也就应付地随意背一段或移花接木,或“天下文章一大抄”,根本没有养成自主创作的意识和习惯!
        3.学校导向太明确,过度看重成绩,未切实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考评老师看成绩,什么“二分一率”;120分的总分平均差距不能超过3分,成绩差了要谈话,聘职称时要成绩!老师们自然急功近利,通过一切手段抓成绩!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学生没有时间去练习,没有时间去阅读,没有心情去关注生活。每天都是埋头苦读,仰头死记!
        4.传统观念、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的影响
        农村学生身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交往环境的影响,浅意识中认为语文不重要;家长认为,写作本身就难,会说话就行,他们给学生传达的依旧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更有甚者认为语文差不到哪儿,拉不开分,只要意思对就行,其它学科就不一样了!
        诸多原因,使学生畏惧写作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成了顽症。我们想方设法,用好课堂主阵地,搭好生活大舞台,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说,有啥写;让学生从畏惧、不喜欢,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微表达、微写作。
        二、找准切入点,激发微写兴趣
        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例子,以生活为源泉,找准切入点,实时地有效的将所学技巧灵活运用到微写中。为将来的大写作创造条件,积累素材;也为日后让学生成为生活中有情味的人,写作中有真情的人而打好基础。
        1.充分利用好教材,目的明确,分点微写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


例如在讲授《背影》,让学生仿着详写“父亲买橘”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写一段“你的父母留给你深刻印象的活动场景”;讲授《驿路梨花》时,让学生结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给梨花姑娘写一段颁奖词;学习《社戏》中乡村月下夜景后,让学生从多感官角度写一段自己所处的乡村之景;学习《安塞腰鼓》后,让学生仿着描写安塞腰鼓的声音、场面、舞姿等任意一段写大课间跑步场景;学习《散文二篇》,让学生写一段十四年来的人生感悟;学习《回延安》《陋室铭》《诗经》时,让学生利用比兴写两节诗;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然后推荐胡适的《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每一次选点练习,能突出微写的重点.无论是内容上的、结构上的、技巧上的、语言上的,还是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叙事详略、读后感等,一次一个点,深入情境,有目的微写。
        2.与阅读教学相联系,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微写作训练和指导,其有利于增强阅读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关雎》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男子在河边偶遇女子时的画面,以及男子追求不到女子时辗转反侧的情景;学习《蒹葭》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追求者早晨在河边的芦苇荡时的情景;读《傅雷家书》时,可以从人物的心理描写、从傅雷教育傅聪的方式、人生评点、探讨文学等不同角度来写自己的感受;学习鲁迅先生的《回忆我的母亲》《孔乙己》时,老师推荐阅读《药》和《藤野先生》《阿Q正传》,让学生写“我眼中的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这种读写结合,即能使阅读深度化,也能使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3.搭建生活平台,实现写作常态化和生活化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无论文学、艺术、戏剧,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微写作最大的优点就是贴近生活,用笔自然的真诚的记录生活的点滴,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没有考场作文的束缚和功利,学生自由为之,乐意为之。真正做到“用我手写我心”。教师引导学生写随笔、抒感受的习惯。“平凡的生活,不知蕴藏着多少新鲜的东西,等待我们自己去发掘。”在写随笔中,学生会记录着春天的第一抹绿,第一束花;会记下和朋友的交情和矛盾;会记下老师的夸赞和批评;会记下父母的不理解;还会写下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畅想;学生会实时的记下上课创设的情境……通过这样的微写作,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精神提升。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实现写作的人文性和实践性
        作为中学生,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可悲的,可叹的!在一味的崇尚洋节的今天,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让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民俗文化丢失。每逢节假日,让学生动手进行微写,微创作。或抒怀、或祝福、或寄语……
除夕之夜包饺子、送祝福,正月十五看龙灯写灯谜,五月端午包粽子写过程,清明时节为英烈写祭语,中秋节赏月写思念,教师节给老师写祝福语;国庆节给祖国写赞词,重阳节爬爬山、为老人做做事,抒感怀……每一次活动都要亲自参加,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必须自创,不能重复,不能复制,不能下载。或通过微信、或通过QQ、或书信、或纸条、或卡片、或美篇的形式完成。无论选择何种方式的微写,重在参与,重在练笔。将微写作作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不仅体验了生活,而且了解了我们的传统习俗,还培养了民族感。生活不仅充实了,内容也更丰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微写的多样化和灵活化
        语文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如读书会、朗诵会、演讲、欣赏影视佳作、走进传统文化、行万里路等。活动中都少不了文字的表达,我们可以巧妙的将微协作与这些事件活动相结合,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在渗透其中。例如,利用寒暑假观看励志电影,写观后感(《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开国大典》《攀登者》等);利用“走进身边的传统文化”“低碳出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采访、收集,分类、汇总,最后形成结论;对于小卖部销售各种垃圾食品召开主题班会,然后进行评论,学校附近小卖部存在的意义何在?请从自身“拒绝垃圾食品”做起;利用假期和家长结伴游名山、访名校,然后让学生做成图文并茂的美篇,发在班级群,这不仅让学生“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更能发掘出学生的真知灼见,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切实去体验、去感悟、去创作,学生才会真正地参与生活,真正地有创作源头,有生活素材,才会真正有收获、有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他提供滋养。”兴趣的培养很复杂,也很艰难。微写作作为新兴的一种写作方式,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我们认为就是将微写作和互联网平台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兴趣提高。
        三、创设情境,注重引导,养成微写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师者要重视情境的创设,方法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微写作习惯的养成。每次微写都要有活动的目的、写作的任务、结构的构建、技巧的指导。结合具体的生活感受和突出的教材范例,让学生知道因何而作、有啥可写;让学生运懂得运用何种方法能将自己的切实感受具体真切的通过文字展现出来。力求实现课内与课外,写作与生活有效地融合。通过多种情境再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并为学生的语文发展奠定语言基础。
        四、多元评点,激活思维
        百字微写,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障碍和恐惧。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点。评点的方式多样,可以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多元交互进行,让写作成为师与生、人与文、人与生活互动的载体。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能取长补短,裨补缺漏,能及时调整写作思维,更新写作思路,让写作能力与思维一起得到锻炼。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命题力求开放,要求学生力求展示自己独特的灵活的思维。评价性的语言通俗明白,符合学生的语言特色,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实践证明,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的微写作,是语文写作教学中效果良好、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鸿篇巨制”化为“只言片语”,然后再去聚合,学生无压力,成效较显著。但我探究的脚步不会停止。这项任务是长期而又艰巨的,我和同仁将继续努力把这项重任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使每个学生眼前有所得、考试有所用、终生有所益。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版
2.《语文教学通讯》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
3.《听王君讲经典名篇》      王君著   人民出版社
4.《一路修行教语文》        王君著
5.《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余映潮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