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璐 李松 张睿 王道乐三 雷铭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老旧城区地下直埋式管线直接制约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在老旧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有效解决地下管线带来的不利影响。城市综合管廊是将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集中设置到城市道路以下的隧道中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综合管廊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国综合管廊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例重点强调了建设综合管廊的优点及其必要性。其目的是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管廊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相信随着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综合管廊必将会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建设;老旧小区
综合管廊也称之“共同沟”,即在城市沿道路或管线走廊带建造一个隧道,将以往直埋的市政管线,例如给水、雨水、污水、供热、电力、通信、燃气等集中放人其中,并设置专门的配套系统对综合管廊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传统的市政管线直埋方式不仅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问题,也浪费了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于一体,在对管线进行“立体式”布置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各类管线的统一管理,如此可以使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给市民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1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的现状
早在19世纪,法国、英国、德国等就开始兴建地下综合管廊。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北京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最早,1958年在天安门广场敷设了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田。1994年底,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大规模的现代化地下综合管廊——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标志着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正式起步。国内其他城市,如广州、深圳、济南、杭州、嘉兴、唐山、厦门等也着手进行了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和建设。
2我国综合管廊发展遭遇的瓶颈问题
近2O多年来,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一直没有取得较大的进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管廊建设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规范不健全
目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规范不健全、投融资和运营模式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综合管廊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外综合管廊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并不能完全适用我国,所以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管廊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管理体制。
(2)在综合管廊建设中,各方都存在着诸多的矛盾。政府部门注重的是宏观的社会利益,而管线部门注重的是微观的局部利益,后者认为该项目不利于自身的利益,所以积极性很低;我国各管线部门之间没有交集,几乎都属于垄断性行业,因此其利益具有不可调和性,再加上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的免费性,在客观上也阻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
(3)实施综合管廊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该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等特点以及综合管廊的公共产品属性的不明确性,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财政部门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如果政府不采取相关措施,综合管廊的建设就很难进行。
3国家对新型城镇和现代化城市总体规划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可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有关部署,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在继续做好试点工程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4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的必要性分析
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情况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现状老旧小区管网基本以直埋方式为主,且运行时间长、集约化程度低(2010年之后敷设的电力管大部分采用电缆沟敷设的方式);部分管网由于敷设年代较早,存在设计标准偏低、安全可靠性较差的现象,并且管线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很多地段甚至没有管线相关资料可以查阅;
(2)地下管线种类多,且存在大量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造成地下空间拥挤、管线存在大量上下重叠交错,管线之间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对管线的运行和维护带来较大不便;
(3)专业管线管理单位隶属关系十分复杂,多方管理造成地下管线条块分割、管理混乱,使用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投资不同步,重复施工开挖多,地下管线维修频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交通堵塞、相邻管线挖断破坏从而导致停水、停电、断炊、通讯中断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5老旧小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必要性分析
5.1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
(1)从城市建设环境出发,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有效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而到处挖掘道路,以及给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的情况发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步提高,综合管廊的建设消除了目前老旧小区里面出现的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现象,提升道路美观,减少对交通的不良影响,本质上提升了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
(2)从长远投资角度出发,建设城市综合管廊从根本上降低了路面返修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工程一次性投资后便可以连续运行使用,同时管线不用直接埋设在地下,增长了管线本身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3)从城市资源利用出发,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更集约、高效利用老旧小区城市地下空间,改变直埋式地下管线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节约了城市用地,缓解了老旧小区用地紧张问题,并为城市地下市政管线远期扩容提前预留空间,有利用城市土地增值。
(4)从结构功能出发,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坚固,大多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结构规模大、稳定性好,结构本身能有效增强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5.2地下综合管廊的缺点
(1)城市综合管廊不便于分期修建,一次性投资大,且各单位如何分担费用、相互沟通和对管线统一管理等问题较为复杂。当管沟内敷设的管线较少时,管廊自身的建设和维护费用较大。
(2)必须正确预测远景发展规划,以免容量不足或过大导致浪费或再行修建。
(3)将各类不同性质的管线放置在同一个空间内,容易形成相互之间的干扰,如规划不合理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6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造价高,施工技术难度大,在老旧小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一定时间上会对交通和居民造成影响和干扰。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地下综合管廊使用寿命长、维修管理费用低,能够更好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有效改善了城市的整体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琳琳. 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造问题与对策研究[J]. 四川水泥, 2018, No.261(05):93.
[2] 黄俊锋. 浅谈老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必要性[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000(011):5346-5346.
[3] 时长春, 付向前, 王清敏,等. 老城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2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