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云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室(变电运维)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随着其智能化程度的加深,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智能化变电站能够通过对数字网络的应用实现对各种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进而实现对变电设备的集中管理目标,满足当前我国居民对变电站供电的实际需求。通常情况下,智能化变电站所使用的材料多是符合现代化绿色发展要求的节能环保材料,能够通过现代化自动技术以及全方位监控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变电站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生故障的概率。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使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配合有效的维护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1 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相关不同统计的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发电量高达6.8万亿kW时,全国电力消费6.7万亿kW时,庞大的发电体量以及旺盛的电力消费需求,对于输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在很大程度,能够有效减少各类线路故障的发生,充分满足现阶段输电线路运行需求。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发生线路故障。从过往实践经验来看,借助于系统化的维护与管理手段,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应对各类因素对于输电线路的破坏性作用,在提升电力资源传输稳定性的同时,有效延长各类输电线路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护的费用支出,避免额外的费用支出,对于输电线路成本管控产生了积极作用。基于这种实际,电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做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2 安全管理
2.1 引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变电站运维工作是一项高危险工作,应该引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事先对危险源做出比较科学的安全风险预估,引用这项办法需要注意四个要素:(1)危险程度;(2)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人体暴露的频繁度;(4)事故将导致的后果。根据这四个要素对每一次作业进行事先预估,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根据作业危险程度派出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2.2 加强先进技术的运用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效应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能有效提升电网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当前,自动化技术在电网建设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应用,但总体上应用范围仍然具有局限性,对于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实践性不足。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智能技术的运用,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帮助管理人员作出决策,减少人工计算的误差,提高计算速度,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还应有效运用遥控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出有效监测,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遥控,比如控制发电机的工作状态、断路器的开合与无功补偿设备的断开。目前,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译码技术与通信传输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3 变压器运行监测
变压器的监测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频率分析法,用于监测变压器内部绕组的状态;二是局部放电检测法,可用于诊断变压器内部绝缘的状况;三是气体分析法,由于多数高压变压器属于油冷却,通过分析气体成分,特别是瓦斯的含量,有助于了解变压器运行状态;四是湿度检测法,对于变压器设备来说绝缘安全性尤为重要,通过湿度检测,能够避免变压器因内部水分含量超标而产生放电。
3 设备维护
3.1 定期检查通信设备
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通信设备、机房环境和通信光缆等内容实施专项检查,从而充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对通信光缆进行全面排查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纤芯质量、ADSS光缆、OPGW 光缆、标识标签、光缆接头盒、引导光缆等。针对自主检查中的各种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处理,促进各项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避免因为通信光缆问题所导致的电网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通信的运行风险。在检查电力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机房中的运行环境质量时,需要对设备运行环境中的入口房间、机房监测系统运行状态、防火条件、安全授权、通风、加热、不间断电源、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湿度状况和温度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对通信设备的通信电源记录、维护状况、交换机运行状况、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操作状态、电力通信设备的警报状态等内容进行彻底排查。
3.2 全面分析智能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问题
智能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运行维护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能够及时发现所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准确定位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常位置点,做到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对设备问题的准确判断。对于一些小型的问题可以通过检修的方式进行自己解决,而对于具有存在一定危害性的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的上报给相关部门,做好对事故现场的有效控制和记录工作,由上级部门对变电设备进行统筹维护,并通过详细的记录工作实现对变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有效总结和分析,找到科学的故障发生规律,做好对于变电设备的后期维修护理工作。
3.3 健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体制
为有效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实际运行质量,就必须做好对变电设备的相关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为此,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以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需求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建立健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机制,进一步明确操作的细节规则。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将这些运行维护机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责任制的制定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在变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有效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实际运行质量。
3.4 设备缺陷运行维护方法
首先,对于所发现的设备异常缺陷,要在第一时间排查设备缺陷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缺陷分类,还要求及时予以上报缺陷管理部门,上报后还要留意缺陷的发展,做好缺陷记录;其次,对于难以依靠运维人员做出有效诊断的设备缺陷,应当待上报后由缺陷管理部门增派专业人员予以诊断,确保设备缺陷诊断的有效性;再次,要根据设备缺陷的分类采取不同处理策略,对于严重或一般类缺陷,变电站运维人员需要加强该设备的监控,并制定专门的设备维护方案,为后续处理做足准备,而对于危急类缺陷,则要即予以停电处理,在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提高危急缺陷处理效率。最后,变电站维护人员还要做好处理后缺陷的验收以及记录工作,确保设备状态得以恢复,且不再有新的缺陷发生。此外,还要严格依照变电站运维管理要求,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工作,并规范记录设备异常温度、放电、声响等,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变电设备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变电站设备安全高效运行,设备监测及维护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应当掌握电容型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站内设备的运行监测要求,运维人员还要掌握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及维护要求,严格依规开展设备维护,强化运维管理责任意识,有效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何晶金.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模式的研究[D].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2017.
[2] 郝俊辉.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实践[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