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6月第17期   作者:张建军
[导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电网一体化体系成为影响电网运行质量的主导因素
        张建军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  山西省晋城市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电网一体化体系成为影响电网运行质量的主导因素。为此,要对传统电网调度系统进行优化,加快电网调度系统升级改造,以智能化为方向,依托先进电力设备以及技术,多角度进行完善,加快电力系统升级改造与创新。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研究
        引言
        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电网调度的效率和质量,关系着电网是否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是区别于传统电网调度系统的一种电网调度模式,该系统的运用,极大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现阶段对电网的需求。
        1电网调度以及智能电网调度的涵义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自身的特点决定来电力系统对平衡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要重视维护发电与供电平衡与稳定状态,发挥智能电网的优势,达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监控各个输电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稳定的供电效果。在传统的调度系统中,其依托多个系统进行综合控制,系统复杂多样,在管理上存在难度,给后期维护埋线隐患,系统的统一性不强,资源浪费严重。从设计思路分析,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重视对功能进行整合,寻求优化效果,依托中心系统,实现整体控制的目的,达到对用电以及供电的实时性监控,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大大节省资源使用量。
        2主要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优化了系统功能。由于系统存在大量历史数据,而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就需结合智能电网对其进行调度,并依据大数据的采集技术,将数据进行整理,为电网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并生成报表,为决策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大数据时代下,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实现对电网信息的监测,并通过资源配置,实现有效的管理。其功能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第一,实现实时监测,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发现故障,就要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片是,降低了故障范围,提升了效率。在调度与倒闸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智能电网,实现有效的处理。第二,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分析,确保开机的科学性。此外,还能够确保电力平稳,实现对运行情况的核准。第三,如果发生故障,系统能够及时了解故障原因,为进行处理,为决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四,还能够实现对机电的保护,通过对电网装置的管理,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3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
        3.1规范电网控制流程
        构建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安全体系,必须加强对电网生产和管理相关流程的控制。制订电网调控中心基本标准,进一步强调控制中心的职能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调控中心的服务及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整个电网的调控质量。提升电网调控的安全管理效益,调控中心的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调控步骤的合理性,要依据作业标准规范调控,及时制止和处理违规操作者。
        加强对调控系统设备的检验核查。相关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调控设备运行状况的监管,要定期检验设备的运行状态。要指派专人进行调控设备维护和检修,对存在的重大风险问题要及时处理,严禁拖拉和隐藏。同时,要及时纠正违规操作等不规范调控行为。调度技术员要全面记录调度工作环节,可采用比对核查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2软件系统结构及配置
        在软件系统中,主要涉及两大部分,即数据总线层以及集成总线层。

数据总线层包含3个组成部分,即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访问中间件。实时数据库支持实时数据存储需求。商用数据库突破实时数据范畴,是所有历史数据存储位置。商用数据库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够融合更大规模的数据,成为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中历史数据的重要存储库;集成总线层配置需要以相关标准为基础,维护系统之间、系统与人间之间的融合,提供交互机制,发挥与第三方软件联动使用的基础。另外,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要发挥组件化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益分布对象信息技术,支持多种编程语言,满足集成系统以及异购系统的需求,发挥支持作用,保证各个软硬件平台布局合理,为系统优化、后期维护创设优质条件。
        3.3选路信息协议
        选路信息协议是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的首选。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建设中,协议是重要内容,一般涉及选路信息协议以及开放最短路径的优先协议。但是,使用较多的是选路信息协议。究其原因,一方面,其无需对跳数进行限制,也运行使用可变的长子掩码,针对提升宽带使用率具有重要作用,支持强大的认证功能。除此之外,选路信息协议的收敛速度也明显高于开放最短路径的优先协议。
        3.4三层网络结构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以三层网络结构为主要模式,网络结构设计是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的首要工作。一般情况下,在网络交互设备多于20台的情况下,通常采取三层结构模式,以此搭建网络系统。一旦结构不合理,势必引发一体化系统运行难题。如果城市规模较大,智能电网调度也呈现较大规模,势必增加大量交互机与集控工作站,一旦结构模式选择失误,无法满足实际情况。基于此,要将三层结构模式为主作为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础形式。
        4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发展趋势
        首先,综合数据平台完善,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为了确保智能电网系统运行过程的稳定性,需要做好综合数据平台的完善工作,这也是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在具体的完善过程中,需要加强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兼容性,组建标准化的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其次,安全防护手段升级,这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已经实现了二次防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据信息的交互安全性,不过二次防护依旧存在着一些瑕疵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此类内容做好优化工作,使防护网络可以更加完善,从而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最后,技术支持系统优化,也是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速度的重要依靠,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组建信息共享平台,对于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定期对信息内容进行汇总处理,根据筛选出的有价值信息,对技术支持系统进行优化处理,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以为调度系统提高技术帮助,使其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也为提升系统运行质量奠定了基础,也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应用条件。
        结语
        综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电网调度一体化势不可挡。这一系统对软硬件系统要求较高,需要以智能化为目标,强度系统优化与完善,有效增强电网调度高效性,加快智能电网发展速度,推动电力行业实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潇龙.智能电网调度与监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0):14-15.
        [2]万强,仇婧,韩一鸣.智能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65-66.
        [3]宋鑫,赵家庆,丁宏恩,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省地一体化架构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12):118-124.
        [4]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9-60,63.
        [5]蒋亚辉.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9,(05):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