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驰、戴星宇、孙东杰、张占龙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 镇江 212000
摘要:在地区电网的调控过程中,相关供电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创建风险预估体系,评估风险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1-4]。企业提高电网运行的重视程度,对重点危险点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转。电网分布具有复杂性,通过合理的分配调度能够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因此,安全调度电力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对调度人员的专业水平具有一定要求,坚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安全处理电网系统故障问题,有助于避免安全事故。
关键词: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危险点、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供电网络对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电网一体化运行调度控制系统是集(SCADA)实时监控、运行与(EMS)能量管理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系统采用分层构件化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CIM的图模库一体化智能建模技术,用先进可靠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智能化报警、电子值班。
1、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
电力生产运行行为主要分为:调度、控制、监视、巡维、试验、检修六个主要环节,其中调度、控制、监视是作用在系统或运行元件上的运行行为,24hr不间断运作,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环节。巡维也是作用在运行元件上的生产行为,与电力系统运行密切相关。调控一体化主要是指第三条电网调度、控制、监视三环节实施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运作。调控一体化建设应按照统一平台、集中控制、集中监视、分区巡维、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其中,调度是指对电网运行进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监视是指不间断观察系统或设备运行状态,确认正常或识别异常。按对象、内容不同可分为系统监视和设备监视两类。按照组织架构中,对调度、监视、控制、巡维业务职责的不同划分,运行管理模式分为地区传统型、地区改进型、地区调控一体化型等三类。在地区传统型运行管理模式中,有关运行单位包括调度中心和所有有人值班厂站,其中调度中心负责调度及系统监视,厂站负责现场设备监视、控制及巡维。随着技术进步,在地区传统型基础上,将监视、控制、巡维一定程度上集约管理,逐步实现厂站无人值班,即地区改进型。根据集约化程度不同,地区改进型可进一步分为调度中心+多集控中心、调度中心+监控中心+多巡维中心两种模式。
2、工作危险点
2.1运行方式、保护整定工作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
对于配电网的维修和运行来说,需要大量的基础准备,具体可以分为编制检修计划危险点和不同的控制措施,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当我们进行编制检修危险点工作时应该提前了解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根据设备的具体需求来选择正确的检修方式,严格遵守检修的相关要求,做好对重大检修事故的准备工作,保证检修的效率。同时我们在检修时应该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掌握设备的性质和种类,从而保证选择出正确的检修方式。我们除了需要了解设备的具体情况以外,还需要对电网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电网设备的实时动态和配置情况,从而将电网和设备相结合,根据实际检修的需要来选择出合适的检修方式,保证设备不受损害。
2.2缺乏管理体系
电力调度管理系统的一个典型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管理不当的现象,更严重的时候存在缺乏管理的现象。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后,由于在操作和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没有时间去发展必要的控制系统,因此,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来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尤其是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仅带来了管理制度缺乏的典型问题,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获得及时的培训和合理的分配工作。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电力调度系统存在的问题,过度依赖其生产厂商去解决。一旦生产厂商无法及时解决系统缺陷,就将导致电力故障修复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的效率,造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隐患,大大提高了整个操作系统带来的风险。因此,科学的电力调度系统管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3人员的培训问题
在电力监管和运营的过程中,存在一部分人员培训的问题。由于相关的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正规的考核方式,所以这些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一定的瓶颈。比如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体系,以维持日常工作正常的运转并且实现风险随时可控,而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电力技术基础和有效的实时风险应对手段,而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来实现。
3、常见危险点控制策略的几点思考
3.1运行方式危险点控制方法
在配电网的维修过程中,必须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在整定运行方式的时候,不确定性较强,因此在编制检修危险点时。相关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实际情况,以设备的具体需求作为基础,对正确的检修方式进行选择,严格执行相关的检修标准,做好重大事故检修工作,有助于提高检修的效率。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设备的说明书仔细进行阅读,熟悉掌握设备的种类,保证检修方式的准确性,检修人员将审批提交后,由管理人员对损坏情况进行审批复核,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维修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2对调度操作指令的危险点进行控制
经济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电力企业,需实施新型的技术,从而对调度系统进行适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调度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倘若无法实施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系。就会降低调度运行管理效果。以此作为背景。相关电力企业应该从全局考虑,充分进行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制度。保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针对调度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有助于提高电力调度操作水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安全的防范能力。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必须保证电源的可靠性,定期开展黑启动模拟的相关实验。
3.3对电网事故危险点进行有效控制
导致电网事故的因素众多,相关调度人员在面对突发事故的时候,必须沉着冷静对待,并实施灵活的处理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在处理电网事故的时候,出现危险点是由于员工未对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在实践中,应该全面监控电网体系,如果出现可疑现象,需要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相关调度人员对事故节前预测,制定解决预案。在多电源小区中,“误合环”是常见的操作危险点,该类小区中配备独立的发电机。一旦出现误合环现象,必须关闭发电机和其他电源,避免出现导电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做好负荷检测工作,根据相关的标准实施维修工作。相关的电力调度部门充分评估电网的负荷,对于电压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投入,在调整电压过程中,坚持分层分区的原则。对电压质量监督进行完善,对于电网电压集中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本文以当今发展火热的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为关键词,通过分析一体化的原则以及发展模式的沿革,提出目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风险点以及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文章的研究为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旸.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危险点及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0):239-240.
[2]刘国瑞.浅谈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9):133-134.
[3]李里.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和应对措施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