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6月第17期   作者:宋俊国 樊蕊霞
[导读] 工程审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就有工程项目审计监督的记载
        宋俊国  樊蕊霞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要:工程审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就有工程项目审计监督的记载。近年来,电力系统建设飞速发展,基建工程投资总额也在飞速增长,工程审计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建设工程的实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力系统的工程管理审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审计普遍运用的两种业务模式,是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审计方法有三种,即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工程审计的目的是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以及防范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工程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引言
        从目前工程审计实施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少事前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审计不严、内控机制不健全等,致使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可以说,加强工程审计的优化和创新已然势在必行。下面将阐述工程审计的实施意义及实践工作开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使建设工程项目中工程审计效用得以充分展现。
1工程审计基本概述
        工程审计主要指,审计部门结合国家法律标准和制度要求,对工程项目整体情况,采取合理方式进行审核检查,判断其是否满足国家要求,防止各种徇私舞弊问题出现,改善管理状况,保证工程目标顺利完成的活动。从工程审计自身角度来说,其作为全过程审计方式,在工程施工建设全程审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方案明确以后,前期各个环节在相互独立的同时,也保持一定联系,审计工作贯彻于整个工程建设中,涉及了预算审计、施工设计、竣工决算审计等。通过加强工程审计,便于企业更好管理,有效提升工程施工水平,节省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2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2.1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于工程审计工作效果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目前我国从事工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往往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有所欠缺,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单位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审计人员的主动学习意识也相对匮乏,致使他们在工程审计工作中表现不佳,不能够将岗位职责贯彻落实。还有些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在外界诱惑下做出了不公正的论断,极大的危害到了那些奉公守法组织和单位的权益,这种现象也是工程审计工作中急需要加以规避的。
        2.2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工程建设流程。
        在基建项目过程中,基本制度流程不能严格遵守。企业迫于业绩指标考核、工程现场实际困难等因素,导致很多必备的审计资料直到审计结算阶段才补充齐全,为工程安全及结算审计留下风险隐患。比如立项审批程序不清晰,工程立项审批按规定是需要在工程招标开始前在基建、后勤等各部门完成确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项目立项审批往往是在招标结束,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各部门才能陆续确认通过,更甚是在工程结束后,需要结算审计的时候,立项审批才刚刚通过。
        2.3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审计不严
        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可以说是工程审计的重中之重,不少审计人员都将这一阶段的审计重点放在了竣工结算上,却忽略了对招标工作的审计,使得招标工作流程不够严谨,较为混乱,进而影响到了合同的签订,无法保证投标企业资质符合工程项目施工要求。与此同时,工程审计工作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对施工环节的不当行为缺少严格的监管,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而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这些都会危害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此阶段中对于设计变更和索赔管理的审计也存在明显的疏失,项目投资额与预算成本之间所差甚大,工程造价的失控现象将随之出现。
3工程审计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3.1完善审计体系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偏长,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导致审计工程范畴比较广泛,为了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有高效的审计管理体系支撑,强化审计管理职能,提升审计工作水平。首先,科学构建审计管理体系,明确审计工作时间、内容及方式,细化审计职责,合理分配审计人员,让每个人员都能明白工作任务,保证定岗到责,引导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工程部门需要给予审计工作高度重视,从审计流程入手,加强审计过程管理,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审计。在细化审计内容中,需要把投资进度和建设效率等内容融入进来,实现动态审计管理。
        3.2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
        作为工程审计的主要实施者,审计人员理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单单依靠他们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想方设法的激发审计人员的自主学习和自我优化意识之外,更要将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上日程,打造一支能够胜任新时期工程审计工作具体要求的高素质审计队伍,推动工程审计的创新发展步伐,这会让工程审计工作焕发出全新的气象。在工程审计队伍的选拔上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思想先进、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员,还要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工程审计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组织他们进行实践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就会在工程审计工作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作用下,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被显著激发出来。
        3.3优化招标交易阶段跟踪审计
        在工程招标交易阶段,跟踪审计单位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范进行招标文件评审,确保招标文件的科学、合理、合法、合规。招标文件中涉及到费用相关的内容和条款要进行审核,防止因操作失误或合同规定不明确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在招标过程中,要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核,分析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情况,明确投标文件是完全响应还是部分响应招标文件。同时,要分析投标文件中隐含的风险、报价合理性、方案的匹配性等。除此之外,在签订合同之前,针对投标文件评审提出的风险要有响应的风险控制计划,保证风险的可控性。
        3.4加强内控管理
        在进行工程审计时,需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把工程建设、工程审计中各数据材料当作依据,根据工程企业管理要求,设定工程审计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体系正确引导下,严格监控管理好工程项目资产,明确审计职责,从根源上控制审计风险。首先,科学构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制度,促进三级复核审计体系的实施,给把人为导致的审计风险问题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减少不必要审计风险出现。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对工程施工建设过程进行监管,设置部分相互牵制的岗位,例如建设企业现场代表、工程监理、内部审计部门等,在各个部门相互监督管理下,可以减少审计失误问题出现。
结束语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业务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同时会涉及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主体。因此,审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他们是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主体,应该主动采取各项措施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琳.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及具体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190-192.
[2]桑梓晨.基于PPP模式下的公共工程审计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8(12):120-122.
[3]姚艳.工程审计存在的风险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18):158.
[4]孟庆霖,戴斐斐,张耀心.风险导向工程审计策略——以能源互联网工程审计为例[J].会计之友,2018(18):135-140.
[5]蒋明军.工程审计风险规避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18(22):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