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木 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7期   作者:丰菲
[导读]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下混凝土结构施工水平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

        丰菲
        安徽振禹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宣城市242000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下混凝土结构施工水平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到材料、施工、温度等方面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相关单位还需要施工技术应用分析。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影响因素与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为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土木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从土木建筑的建设角度看,由于该工程类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提升,并满足人们在不断提升的经济环境下对生活质量的各类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就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强化施工技术以在保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性与功能性的基本需求。
        1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概述
        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结构不断调整,人们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关注度日益提升。在当前,利用混凝土结构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实际质量,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方式之一。从实际的生产情况可以看出,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强度非常大,施工周期又整体比较短,因而,这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简化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施工程序。但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也要注意,制定一个科学的施工标准,来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管理。
        2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因素分析
        2.1材料配比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受到监督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以及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增加工程隐患。而且,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添加硅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应该将材料的合理选择及科学配比作为重点,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2结构施工操作
        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当前多数建筑中依旧以人工为主,因此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旦施工人员出现工作失误或是施工人员本身不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在搅拌或是浇筑环节中就会出现较多质量问题,继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
        2.3温度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表现主要在于:当温度骤然下降时,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但是其内部温度下降速率较低,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差距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痕等质量缺陷,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4混凝土自缩
        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混合型材料,它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的,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它很容易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也就会导致整个混凝土出现自缩的情况。这些因素具体而言,包括外加剂因素、水泥因素和矿物掺合料因素。其中,外加剂因素主要指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减水剂来提高其流动的速度,而干缩性的减水剂会严重影响它的效果。水泥因素是指水泥出现硬化的情况。矿物掺合料因素指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一些相关材料的加入,如硅灰、煤灰等,这些往往会对混凝土的自缩值产生较大的影响。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的配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的工程结构,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混凝土材料需要进行科学配制,并结合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搅拌控制。正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含碱量0.6%以下的水泥,并使用部分矿粉掺和料、低碱外加剂等配料,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先开展混凝土试配,结合实际含碱量,选择有效的外加剂、砂石、水比例进行混凝土配制,重点检查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情况,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开展混凝土配置工作时,除了原材料的选取以外,合理应用搅拌技术,对于多数土木工程建筑建设期间的混凝土主要由商混基地提供,但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部分混凝土仍旧需要现场搅拌,搅拌过程中应保证选用的材料与商混基地的标准相同,确保现场搅拌混凝土满足相应标准。混凝土搅拌前要先检查机械设备,保证搅拌工序稳定、持续,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管理,既要确保搅拌桶湿润,还要避免其因受潮出现故障。搅拌过程中,要严格依照规定开展工作,搅拌完成后要及时检查混凝土各类标准,若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要及时安排二次搅拌,确保满足工程建设标准。
        3.2运输技术
        混凝土运输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效果。运输的准备工作主要为移动泵和托泵的配置。运输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分析混凝土的凝结特点,并准备辅助设备,对混凝土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因运输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凝土凝结。同时,运输人员要注意对运输设备的控制,降低运输时间,确保运输泵的质量,防止混凝土崩漏。此外,运输人员需要对运输泵和运输管道进行清理,避免遗留残渣而影响下次的使用。
        3.3采用合理的办法来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第一点就是水泥水化热是整个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整个混凝土出现裂缝具体是因为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因此,要从根本出发,缩小温差,具体办法就是在加工混凝土的过程中减少对于水泥的使用。第二点就是要想办法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混凝土有效地释放大量的热量,从根本上保证整个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避免裂缝的产生。第三点就是在加工混凝土时,所选择的水泥材料一定要适合该工程加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降低水泥水化热释放的热量,例如,在具体的加工过程中使用低热水泥,这样对于防止裂缝的出现很有帮助。
        3.4混凝土浇筑技术
        土木工程建设环节,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决定工程质量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决定着前期的初凝时间,也与后期的养护环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第一是开展工程项目时,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情况摸底工作。在前期的工程施工准备环节,施工人员应提前清扫施工现场,保证现场施工环境的整洁以免影响浇筑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做好浇筑表面的保湿工作并对预定的浇筑位置进行提前处理;第二是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对现场的施工模板进行反复核验,包括尺寸、规格、参数以及各项应用指标等,若现场有施工条件可以做小范围的模板试验以保证其应用效果,使模板施工过程与设计施工方案要求相符;第三是施工人员应以施工图纸为遵循的施工原则,一切施工操作都应按照施工方案中所标注的施工环节要求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施工规范性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第四是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施工要求控制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采用内部架设水管的方式实现结构内部温度的快速降低,继而掌控混凝土温度应力,以最大限度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需要通过科学的实践、分析提高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并结合各类工程项目具体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内容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混凝土结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技术过程管理,强化材料质量、运输、浇筑、温度等方面的控制,以提高土木工程结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可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74.
        [2]刘丽.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146,154.
        [3]吴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