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7期   作者:郭伟齐 1 李福鹏2
[导读] 水利水电项目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是我国各类民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郭伟齐 1 李福鹏2
        1身份证号码 12010519860507****  天津 301700
        2身份证号码 12022219880106****  天津301700
        摘要:水利水电项目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是我国各类民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等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基准,保证工程项目本身可发挥出应有的职能。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水利水电项目工程量大、专业性广等特点,加大施工技术产生问题的几率,严重降低整体工程质量,阻碍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为此,项目施工中,应采取正确、规范的施工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技术的实施性、应用性进行探讨,保证每一项技术在对应的建筑环节中发挥出应有价值,为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人民群众生活正常运行带来重要保障,已成为影响我国组织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亦是如此。实践证明,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影响建筑质量,还会对后期建筑使用寿命带来直接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并科学应用于施工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工程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其特性较为鲜明,在我国各个区域都有相应的分布,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完成。具体工作有如下几个细节,分为具体几个步骤实施: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情况大多较为复杂,水利水电工程因其性质需要修建水库、湖泊等区域,利用水力的方式进行电力获取。施工环境的确定也需要经由条件做好分配工作,例如地基稳定性符合预期情况下,稳定安全使用。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区域跨度较大。伴随我国用电需求的不断上涨,水利水电工程的范围以及作业强度也随之提高,工程规模也较大。通常情况下需要修建如下设施,水坝、积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再次,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更新换代较快。伴随我国建筑工程能力的不断提高,技术升级的步伐也相对较快,水利水电工程材料呈现出更新换代的趋势,只有使用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最后,水利水电工程细节要求较高。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类非常注重保养、维护的工程,只有保证坝体等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更好把控细节,做到安全、规范地生产作业,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2.1粉喷桩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粉喷桩技术。在应用这一技术时,首先,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施工现场的无关杂物,为技术的应用提供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从而使其达到理想化的作用效果。其次,进一步对整个基础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工作,为了提高相关数据测量的效率,需要设置施工现场粉喷桩的位置,在粉喷桩的桩芯位置放置标志物,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还原标志物,以减少后续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从而实现对粉喷桩的科学应用。最后,施工人员需要重视粉喷桩桩顶和桩底之间的高距设计,严格把控其应用过程,为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桩身垂直,尽量避免桩身的倾斜所带来的误差,促使水利水电工程最终的基础结构适用性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2.2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类施工工序,因其施工简便性、经济型等优势,可极大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整体来看,施工环境一般远离城市体系,且对水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水源周边的地质在水体侵蚀、渗透作用下,整个地理结构的稳定性将降低,如在此类土地上进行施工,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技术设定,以确保地基施工可满足整体工程建设的需求。锚固技术的应用则是增加地基施工的稳定性,通过将拉力杆的一端穿插到地基岩层深处,另一端则与地表建筑设施相连接,此种结构的组合形式,可直接将岩层与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平台,而非是以地基层为受力点,这样建筑物即可获得较高的结构力,提升整体建筑设施的承载力,为后续工程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2.3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面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出现的地基沉降等现象,部分施工单位也尝试通过运用预应力管桩技术提高地基承载力予以有效解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两大种类,地基基础施工环节常用震动法、射水法、静压法、锤击法等方式沉降管桩。实践经验证明,预应力管桩技术存在单桩承载力高但造价便宜,对各类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管桩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等诸多优势。预应力管桩技术常见于高层建筑项目建筑领域,用于解决不良土质等因素造成的地基承载力不足及压缩变形问题。
        2.4软土处理技术及应用
        所谓的软土,指的是建筑下方主要是由淤泥或含水量相对较高,其承载力表现较差的土质所主要组成的土地结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该土质相对较为常见。而软土地基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滑坡、膨胀和变形等问题,造成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软土处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点任务。目前来看,软土处理技术最为主要的方法有换土法、排水固结法两类。前者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类方法,其原理是使用水泥土、粗砂和灰土等压缩性较小,承载力较高的土质,替换原有承载力表现较差的土壤,使得地基结构更为牢固。尽管换土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不足,其原理也相对较为简单,但其操作成本往往较大,且后续处理存在不便等问题。后者排水固结法也是常见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人为加压和排水的方法,使得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加强的方法,该方法相较于换土法操作难度更小,成本也相对更低。
        2.5水泥土的应用
        一方面较之于其他工程,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具有较强的水因素特点,而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水泥土又具有水硬性特征,因此水泥土十分适用于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另一方面水泥土对主材料要求较低,除必要的水泥作为固结剂外,可就地取材,因此又存在质优价廉,施工简单等优势。因此面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出现的地基渗漏等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尝试运用水泥土予以有效解决。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水泥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使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得到根本保障。在灌浆水泥土时,需要将其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使之既能够保障地基的稳定,又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要求。因此施工单位要深度分析项目特点及地质因素,科学运用水泥土结构地基沉降等相关问题,以此提高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结构的运行安全系数。
        3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处理施工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小觑。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应提高对基础处理施工建设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把握好基础处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确保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魏东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02):1537-1537.
        [2]黄燕华,潘敏峰,贾玲玲.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水能经济,2017,000(007):321-321.
        [3]李德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7,000(021):273-273.
        [4]丁磊,张彦傑,沈毅斌.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09):2661-26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