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7期   作者:段超显
[导读] 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段超显
        13018319890801****
        摘要: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消费者对房屋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房品质提高相应的质量要求也就更高,而影响工程质量的混凝土裂缝愈加被关注,尤其是主体结构楼地面裂缝是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纹类型着手,提出预防措施和简单处理技术,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引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裂缝分类;?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
         当今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中,工程质量是个永恒的主题。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是质量通病之一,属于结构裂缝范畴。结构裂缝不仅影响结构的整体性,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极有可能影响使用功能或缩减使用寿命。单从楼地面裂缝来说,产生裂缝的原因较多,比如材料不合格、施工方法不当、养护不足、季节性施工措施不到位等等。这里不做详细说明,本文重点分析预防措施和简单处理技术。
        1 裂缝分类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结构裂缝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结构性裂缝,另一类是结构性裂缝。不难得知,结构性裂缝导致的后果往往比非结构性裂缝严重的多,给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裂缝种类的划分原则,结构性裂缝分为好几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混凝土收缩所引起的裂缝。产生机理是混凝土在初凝到终凝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的速率提高,导致混凝土构件体积收缩而产生的一种结构性裂缝,这也是较为常见的裂缝。还有一种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结构性裂缝,究其原因就是水泥在硬化前后的温差特别大,致使裂缝出现在混凝土构件受力较薄弱的地方,比如构件跨中、楼板和梁板结合处等部位。
        2 预防措施
        2.1 人员方面
        加强技术交底管理和质量教育工作,对工程难点和特点、技术要点和质量通病的预防进行详细的交底,使作业人员掌握混凝土施工要点和裂缝预防措施。项目部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发现工人违章作业或不按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工作操作时,必须责令改正。必要时安排专人旁站监督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成品保护等影响结构质量的重要工序的作业过程。
        2.2 机具方面
        涉及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所有机具应在进场前进行验收,其性能和状态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作业。比如,泵送混凝土在泵送前,考虑到泵管接头的牢固性,应先对泵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抗拉拔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泵送作业。在楼地面混凝土浇筑时,根据楼地面厚度选择使用平板振动器或振动棒进行震动。常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作必须是连续作业。这就要求,现场必须配置满足浇筑能力的机具设备,不能因为某一机具出现故障而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2.3 材料方面
        (1)涉及结构主体的混凝土应选用预拌(商品)混凝土,项目部应优先通过企业的《合格供方名册》中选用,或通过招标方式选用混凝土供货商,签订混凝土供料合同。合同中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胶比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对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养护和成品保护等过程提出要求,防止结构裂缝的发生。
        (2)水泥优先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如大坝水泥,也可以选用矿渣水泥,不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还要选择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原材料中的含泥量应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降低骨料之间空隙率,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4 施工方法方面
        (1)编制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措施,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必须编制混凝土施工的专项方案,牵扯到高支模和高难度混凝土施工,按危大工程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后,方案经专家审核同意后再组织施工。
        (2)严格落实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规定,根据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和楼地面需要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质量检验规定进行设计。验证混凝土重要参数,如水胶比、砂率、比重等。混凝土在浇筑前应进行坍落度试验,以现场坍落度为主。


        (3)基地处理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应先将模板或基地浇水湿透,浇水不要过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振捣应做到不过振也不漏振,对重要部位宜进行二次振捣作业。
        (4)重成品保护措施,在楼地面浇捣过程中派专人保护楼地面钢筋,避免踩弯钢筋导致受力不均匀影响结构整体性。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到终凝期间,不得踩踏楼板或放置材料,防止产生构造裂缝。
        (5)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尽可能使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平缓,避免因温度急降而引起的结构裂缝。按规范规定的时间、方式进行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做好测温记录,楼地面混凝土一般养护不少于7d,特殊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14d,主要采用浇水湿养为主。也可以覆盖草袋,采用塑料膜、土工织物保水的方式进行养护。
        (6)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夏季气温较高时,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泵送混凝土中加入泵送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冬季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等。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的水化热。
        (7)合理设置后浇带,依据规范规定,按照“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设置,宽度控制在0.8~1m之间。后浇带处的钢筋必须连续,不能断开。周边混凝土42d后,采用强度等级高一级或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施工完毕后,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d。
        2.5 施工环境方面
        (1)建筑工程很难躲过季节性施工,因赶工或完成节点事件,必须进行雨季或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凝土遇雨离析或受冻而强度降级。
        (2)一般情况下,雨季楼地面施工时应防止混凝土不被雨水淋湿,露天作业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设置施工缝,覆盖混凝土面等措施。雨水较少时,及时完成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工作。雨水较大时,不能继续混凝土浇筑作业。因雨水浸泡的混凝土,应该拆除重新浇筑或进行技术鉴定后再进行后续作业。
        (3)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应减少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浇筑环节时间,现场可以设置移动罩棚等。白天气温较高可以选择晚上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组织足够的劳动力及时完成浇筑作业,加强养护管理。
        (4)冬季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温措施。比如,提高混凝土生产温度,采取罩棚等,加强测温记录。在西北地区,采用火炉等措施提高现场温度,应避免局部温度较高,楼地面产生裂缝。
        3 处理技术
        (1)按照规范规定,混凝土楼地面的表面裂缝,如果在混凝土终凝前发现时,作业人员直接用铁抹子进行抹压处理。终凝后产生的表面裂缝,裂缝较多时应先将裂缝及周边清扫干净,待裂缝处干燥后,进行表面水泥浆涂刷或者选用环氧浆液灌缝。
        (2)当裂缝宽度较大时,应制定补强加固方案,采用表面修补或填充材料的方式处理。具体操作中应将裂缝凿成凹槽或企口缝后进行冲洗,待干净后用环氧胶泥嵌补压平或用1:2水泥砂浆灌浆抹平。
        (3)当楼地面裂缝面积较大时,应进行检测检定,检验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严重时按设计单位出具的加固方案进行处理。可以在楼地面上加一层钢筋网片或高抗拉性聚合物材料,以提高板体受力后的整体性。
        (4)采用“四新”技术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可以根据裂缝的状况和严重程度,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进行处理。
        4 结束语
        诚然,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不能完全杜绝。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加强材料质量验收,严格落实工序操作规程等预防措施可以防止裂缝发生或进一步发展,进而保障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31号[S]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S].
        [3]?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用书.2019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