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锋
身份证号44132219830924****
摘要:为了使高层项目整体质量以及建造施工的安全性有所保证,应认识到高层项目建造施工的重要性,并能结合高层项目建造需要以及施工标准,积极的完善高层项目建造管理工作方案,对建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动分析,制定科学的问题解决对策。就高层项目建造管理方面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常见问题、相应对策
前言:多少层或多高的建筑物算是高层住宅建筑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划分为:别墅类、多层、和高层3类。我国在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明确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或称别墅;4~9层为多层住宅; 10层以上(包括10层) 为高层住宅。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及施工管理的重点
施工的工艺和流程决定了高层建筑的要求完全有别于普通多层建筑的要求。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必须是连续的和高质量的,同时高层建筑的工程规模决定了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外,其独有的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工种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多;施工周期长、工期要求短;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空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高;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严格,技术复杂;平行流水作业、立体交插作业多,机械化作业程度高。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管理,这三项管理工作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而在高层住宅工程的施工阶段,在工期目标和投资目标宏观控制的前提下,住宅工程的质量尤其重要,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高层住宅工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住宅工程的质量管理。
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技术质量管理方面
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
(1)强度控制及管理注意事项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建筑混凝土用量巨大,施工时间间隔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明显,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导致质量不合格。克服客观因素的影响,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是高层施工中的首要问题。要解决好强度控制问题应从以下角度出发:
a. 严格控制配比。工程施工前期,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最后得到认可后才能在实际施工时执行改设计配比。
b. 严格控制养护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注和施工。泵送混凝土的好处是缩短施工周期,某种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某些工程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还是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下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养护时间不足。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要有专门的制度严格控制养护的时间,做到养护开始到结束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确认。
c. 控制混凝土批次检验制度每个验收批的混凝土是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会根据相应条件选定混凝土,在这里就会有一个标准差异的问题。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施工情况来划分批次并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2)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管理事项
骨料凝固过程中产生微观的裂缝是必然的,对于裂缝可以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标准较高、混凝土使用的量大且都带有地下室和深层地基,无论是材料的凝固和地基的沉降都可能产生裂缝,但从质量角度考虑,高层建筑施工中应尽可能避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一般的控裂方法有:
a. “放”的措施
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b.“抗”的措施
① 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
② 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③ 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④ 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c.“放”、“抗”相结合的措施
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控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十分重要。减少收缩是早期浇筑的混凝土的防裂根本,这里主要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因为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引起较大的收缩,再加上受到内部约束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开裂。还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水化热的情况集中和同时出现,在养护过程中应时时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 ℃以内,否则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混凝土裂缝。
总体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和进度,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减少质量问题的形成。管理中针对不同的防患方式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针对可能的问题施工质量管理中应做好多个预案的准备,方法采用的不同,操作规程和管理方法也相应改变,做到动态管理是高层建筑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对策。
2、分包管理方面
分包管理方面现在,我国的建筑市场虽然日趋成熟,但是,分包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分包管理较为混乱。很多分包商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未能予以明确具体,这就造成了很多分包单位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量,相互之间推诿,从而使得一些工序遗漏(比如预留预埋的遗漏等),给协调管理增加的相当大的难度。另外,很大部分的分包商都是包工头,其施工组织严重不健全,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员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这不仅给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到的困难,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
3、施工进度管理方面
由于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项目众多。进度是保证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但是有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却错误的将进度摆在第一位,一味的最求进度,从而忽略了质量与安全。这就往往会造成大量的返工以及安全事故频发,这不但影响了施工进度,还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活动在时间上的体现。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根据施工部署中施工方案和工程项目的展开程序, 对全工地的所有工程项目做出时间上的安排。正确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是保证建设工程按期交付使用, 降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条件。
4、成本控制方面
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市场材料价格波动对其影响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材料计划,根据现场施工的进度情况分阶段、分批次的进行材料采购。避免因材料的堆积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但是也必须保证材料的供应及时,以免造成工程施工等材料而影响到施工进度。建筑工程60~70%的资金适用于材料费用的,也就是说控制好材料管理工作也就是做好了成本控制。
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应对策
1、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排安全管理的制度为内容的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与权,分解安全管理的内容,让全体人员明白自身岗位对施工安全的作用,从而达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预期。培训内容可以是:专业安全知识、岗位安全职责、技术操作的规范、安全事故的讲解等,通过对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来树立起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施工前,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按照记录设计规程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现场建立安全警示设施,从软件到硬件都要做到细致、全面。施工中,搭建各种基础设施要遵循“按设计”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保证各项安全防护及支撑系统的按设计正确搭建并正常工作,特别是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此外,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设计好的模式进行搭建,充分保证施工过程中辅助设施的安全。
3、加强施工中的人员控制和安全考核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培训大纲和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题目,对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已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其特征明显,施工中的难点多、周期长给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层施工管理中的质量和安全就是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只有从这两方面出发找出关键的注意事项,并加以解决才能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振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及管理探讨[J].中国标准化. 2016.
[2]张茗涵,郭承孜.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探讨[J].江西建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