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飞
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81
摘要:当前的高层住宅数量持续增加,需要重视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高层建筑的运行稳定性。基于对高层住宅抗震优化思路的剖析,本文提出了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抗震优化方法,从而让高层建筑在运行中,能够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确保高层建筑运行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结构优化设计
引言:在住宅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从基础结构、钢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等多个角度完成设计工作,只有所有构件和子系统具备较高抗震能力的基础上,才可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在具体的设计中,要通过对当前研发出的高新技术的应用,确保各类构件的结构强度以及其余参数都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一、住宅高层结构抗震能力的优化设计思路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主要涉及的优化区域包括建筑的基础结构、建筑的钢结构以及建筑的其余构件和子系统,在结构设计优化工作中,要从这些角度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从设计思路来看,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思路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一)降低能量传递角度
在建筑的设计中,通过降低建筑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强度,可以达到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目的,在具体的设计中,这一设计思路的作用区域主要为建筑的基础部分[1]。
对于建筑的基础部分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新型建筑构件的方式,实现建筑的基础桩体和建筑地上主体部分之间的“软接触”,常用的方式为在桩体和建筑主体部分之间设置阻尼器,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桩体将所有地震能传递到建筑的主体结构上,从而让整个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
另一方面可以在建筑的基础结构中设置地震能的吸收层级,常用的方法如设置砂石吸能层等结构,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降低地震引发的桩体震动效果,地震能向建筑主体部分传递的能量值下降。
(二)提高构件强度角度
在高层建筑中,主要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构件的力学性能,同时还需要考虑支撑钢结构的性能,包括脚手架、建筑施工中的各类支架等,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运行质量。
对于建筑自身的钢结构,提高强度的方法为,完成对钢结构从选材到构件浇筑的整个优化过程,尤其是对于钢结构的直径参数、长度参数、钢结构的自身重量等,从应力变化、建筑自重方面确定钢结构的合理参数。另外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钢结构中有大量节点,需要完成对这类节点的合理处理,由于节点为钢结构中的最脆弱区域,通过对节点的有效处理,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对于支撑用的钢结构,提高强度的方法主要为合理确定和优化钢结构的节点,使用当前开发的新型节点设置方案,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2]。
二、住宅高层结构抗震能力的优化设计方法
(一)基础结构优化
基础结构优化要从三个角度完成设计,包括桩基设计和新型建筑构件选用,具体的演技优化方式如下:
1 桩体分布优化设计
在桩体的分布优化设计中,要从建筑的整体运行角度分析,完成对该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工作,从而让整个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在具体的优化设计中,需要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工作,确定建筑的整体重量、整体受力情况等内容,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让整个系统能够更好运行。
对于建筑的中心区域等,该需要中可以通过提高桩体的建设数量、建设承台等措施,提高对建筑的承力效果,在当前的高层建筑中,通常应用核心筒结构提高建筑的强度,在具体的研究中,要从这一角度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和研究工作,要求桩体发挥对核心筒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
2 建筑构件优化选用
在抗震性能提升中,一个重要方法为在建筑的基础结构上设置隔震支座,当前开发出的制作类型有橡胶制作、铅芯支座和滑板支座,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
在具体的优化工作中,要从建筑的基础结构抗震要求角度出发,完成对隔震支座的选用,通常情况下,由于铅芯支座的强度更高,有更好的承力性能,可以将其应用于主承力结构趋于,对于其余类型的承力桩体和抗震要求的构建,要根据具体的性能完成具体的优化和设计工作。
3 吸能体系建设
在高层建筑中,通过设置吸能层级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在当前的技术开发中,已经实现了对该项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设计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砂石层,完成对地震能的吸收工作,降低基础部分向建筑主体部分的能力输出量。在砂石层的设置中,通常这一层级与建筑的地上主体部分衔接,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地层向建筑主体部分产生的能量降低,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完成系统联结工作,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建筑结构与其余支撑结构联结,这类支撑结构由于有很高的强度,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抗震防护性能,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将建筑的桩体结构与这类结构连接,通过设置阻尼器的方式,可以提高建筑的运行质量[3]。
(二)钢结构优化
在当前的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会大量应用钢结构提高建筑的承力效果,所以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需要完成对钢结构的优化工作。
首先分析内容为钢结构的自身参数,对于建筑的基础和低层区域,应用的钢材本身尺寸参数需要较大,尤其是对于钢材的直径等,要求能够发挥对建筑的承重作用,另外对于这类钢材来说,可以发挥更高的抗震能力,可以应用型钢完成支撑作用,提高钢材的抗震性能。
其次而制定钢结构的应用结构,在具体的分析中,需要从建筑的自重角度出发,完成对该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工作。在具体的研究中,低层部分的应用结构为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部分应用的结构主要为各类型钢结构,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重量配比合理性,防止地震发生时,建筑的重量配置问题导致建筑的稳定性下降。
最后为完成对支架钢结构的优化和研究,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当前对于这类钢结构,已经开发了碗扣和盘扣等节点连接形式,在支架的搭建中,可以通过对这类结构的应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果。
(三)整体结构优化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涉及大量子系统和构件的应用,而这类系统在设计中,对建筑材料提出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具体的结构优化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为,根据建筑的表现形式和运行高度,完成对建材的合理应用和选择工作。
本文的研究重点为建筑设计中的混凝土结构,在当前的研究中,对这一结构的应用方法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需要根据这一工作内容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从而让整个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对于基础部分,对于一些临时钢结构桩体来说,可以向该结构上浇筑混凝土,并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完成后续施工过程。对于其余设计的桩体,要完成按照当前制定的施工标准落实相关要求。
对于低层区域,需要加大对混凝土的应用量,原因为该区域以及相关构件需要发挥对整个建筑系统的承力作用,当混凝土使用量较少时,钢结构的运行压力大幅上升,对于整个系统的抗震效果不利。
对于高层区域,主要应用钢结构相关构建的建造与设计,防止高层区域的重量过大。
结论:综上所述,在住宅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思路为提高建筑的整体强度和降低地震能传递量两个方面,在具体的设计中,优化方法为完成基础结构优化、对钢结构进行优化和整体结构的优化,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容立荣.住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4):11-12.
[2]卢森,宋臻,汪黄翔.住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J].江西建材,2016(01):12+16.
[3]李明艳.住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2(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