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7期   作者:牟晓菲
[导读]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建筑从业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

        牟晓菲
        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寒亭分局 山东省 261100
        摘要: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建筑从业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各类建筑工程等规划建设上,其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和生产的城乡空间。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城乡建设,从而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策略
        通过开展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水平,因此在进行实践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对策。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探索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必要性,总结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策略,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相关性
        首先,土地管理为城乡规划建设的落实提供保障。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中的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将影响到中心城区、开发区与重点功能区块的布局,通过对增减挂钩指标与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利用,可有效发挥对城镇建设用地行为的约束作用,调节城乡结构、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更好地依托土地规划助力城乡建设发展。其次,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受土地管理的制约。土地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开发建设用地,其实现路径主要为针对新增用地实行计划管理、控制审批量,立足于结构与布局双重视角进行综合规划,依据区域实际情况实现就地城镇化。最后,土地规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规划整体布局。土地规划的主要内容包含旧城改造、新城扩建等,通过结合城市整体布局与建设要求进行土地合理规划,完善近期、中长期规划内容与经营策略的编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
        2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土地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对于城乡经济而言,只有确保土地资源应用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才可以促进其发展。即使国内土地资源丰富,并且人口基数庞大,不过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应用承受更大负担。对此,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唯有如此才可以较快速度达到民众要求,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在城乡建设中,倘若土地资源可以达到工作生活需求,那么方可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土地资源欠缺,便导致建设速度放缓,导致城乡规划建设面临很大难题,而若在土地资源应用过程中,能够确保其科学性,并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符,那么便可推动城乡规划建设。
        3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策略
        3.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细化用地指标编制
        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先行保障,在管理制度编制环节需密切考察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资源分布情况,严格依据分类标准进行土地资源划分,避免引发利益冲突、土地浪费问题,发挥土地资源利用价值。具体来说,首先,应注重完善土地生态产权补偿机制,结合生态价值产权科学界定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生态资产的形态得到完整呈现,发挥对土地使用行为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其次,应完善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与农业生产能力的保护,利用完备的土地管理督查机制实现对违规占用土地行为的严厉查处与打击,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再次,应综合采用定额管理、存量盘活等举措,实现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优化,达成土地集约化与节约目标;最后,应优化土地征收机制建设,编制科学的土地价值计算指标,综合考量待征收土地的原有价值与发展附加价值,并做好民众疏导与沟通工作,保障在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3.2改善土地管理方案
        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土地管理举足轻重,同时它与整体建设密切相关,是一项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土地管理中,为提高效率,一定要调整与改善土地管理方案。当实际进行城乡建设规划之前,应该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方案,如若不然阻碍规划建设,对于土地管理方案而言,需要以城市具体情况等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更为高效地应用土地资源,防止浪费现象出现。当规划土地时,一定要防止资源费分配缺乏合理性,以此造成资源浪费。设计出的方案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另外,对于城乡规划建设部门管理者而言,同样需要不断丰富自身新知识与技术,由此提高土地规划管理效率,编制出更为优秀的土地管理规划方案。
        3.3增强土地规划管理的监督
        根据城乡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相对较长的周期,因此规划管理中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为确保城乡规划管理正常开展,一定要提高对土地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以预先制定的标准与要求为依据,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关对策有效应对,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为对象,加大对其监督力度,从而使其将自身职责落到实处。针对相关管理制度而言,通常是为监督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使其在现场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如果缺乏制度,这部分人员便无法贯彻落实自身权利。现阶段,当开展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从整体上加强实践,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为数较多的地区尚有监督工作停留于表面的现象,以此阻碍城县规划发展。为处理好各种问题,必须深入现场,以其实际情况为依据,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由此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进而推动城乡规划发展进程。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为增强管理能力,一定要重视土地,有效监督其规划建设,从而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3.4健全土地使用标准体系,做好土地储备工作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应树立对于土地资源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价值属性,在开展规划设计时密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城乡发展战略,健全土地使用标准体系、编制土地资源分类原则、细化项目具体执行流程,在微观层面上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对城乡空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依据城市产业形态与资源优势进行土地使用情况的管理,针对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可在轻工业厂房规划、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适当放宽土地审批政策;针对公园资源与绿地资源较为稀缺的城市,应在规划设计时严格控制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开发间的关系,对于城市生态小区建设项目、大型城市生态项目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针对拥有丰富历史文物与古建筑资源的城市,在规划设计时应保障历史文化资源不受影响与破坏。通过完善土地使用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保护人文资源,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环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注重做好土地储备工作,结合区域空间布局、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土地储备规划制度的精细化设计,保障政府严格基于法定程序与批准权限获取土地使用权,开发各类建设用地,实现空间合理布局,更好地发挥土地储备的优势效用,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4结语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在进行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区域性发展实际,科学的完善规划方案,有效提高规划管理效率,以此才利于不断提高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美岑.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184+186.
        [2]吴青梅.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的影响因素[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8):29-30.
        [3]王启珍.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9(25):123-124.
[4]林坚,赵冰,刘诗毅.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J].国际城市规划,2019(4):23-30.
作者简介:男,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管理工作、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