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教育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程惠明
[导读]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很多幼儿园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育教学,虽然更加形象逼真,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时长较短,因此在很多幼儿教育中应用此技术之前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导致只是单一地把技术引入其中,但教育模式没有改变,因此也就无法提高教学效果。

程惠明    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小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很多幼儿园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育教学,虽然更加形象逼真,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时长较短,因此在很多幼儿教育中应用此技术之前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导致只是单一地把技术引入其中,但教育模式没有改变,因此也就无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生活习惯;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10-245-01

        近年来随着科技实力的提升,我国教育行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各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关教学理念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幼儿园作为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存在个别方面的不足,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所不足,无法保证自身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个问题作者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帮助增加幼儿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建设。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首先,幼儿园的学生因为年龄较低,因此无论是学习能力或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所不足,在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更加适合寓教于乐的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把相对枯燥和静止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和趣味化,如:把狮子、老虎等猛兽卡通化将更加有利于幼儿学习,也更加符合其心理特征,以此可拉近教育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其次,幼儿园教学和幼儿自主的学习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差异,即:互动性和社交性。在课堂教学中,幼儿的参与意识、互动意识尤为重要,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所有幼儿都参与其中,有效地提高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而教师则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所思所想,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育模式。
        最后,幼儿虽然年龄较低,但因为种种原因在性格特征、个人喜好和学习能力上则存在一定的差异,信息技术在内容上丰富多样,因此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也更多,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设置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此则可满足众多幼儿们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前教育阶段,有些生活习惯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述讲解,幼儿很难记住和理解。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幼儿的记忆。例如,《垃圾扔在哪里》这节课,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整洁的教室和脏乱的教室之间的区别,让幼儿讨论教室脏乱的原因。然后播放一些幼儿或者是小动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的故事情节,并通过故事里教师和家长的鼓励表扬,从感官是刺激幼儿,引导幼儿明白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的必要性,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
        互联网拥有丰富的资源,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在网络上听一些育儿专家的讲座,从中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多媒体社交手段和全国的幼儿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
        3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幼儿对图形、声音和视频比较敏感,而对文字和语言的感受不强,理解薄弱,这是普遍的现象,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师在幼儿教学的课堂设计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更便于与孩子进行沟通,可以维系与升温双方的关系和感情,对于幼儿学习及成长而言,有着较多助益。比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食物的画面,有面包、冰淇淋、苹果、馒头、鸡蛋等等,让孩子指出他们喜欢的食物,这样比直接问孩子“你喜欢吃什么”来得巧妙,更加容易让孩子感同身受,同时还不会生出反感之心、抵触之心,容易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学工作也可进一步顺利展开,使得和谐的师生关系维系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中。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紧张的,沟通是不畅的,甚至有时候存在深深误解与矛盾,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更不利于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当然,师幼之间信息的传导主要靠语言,然而语言同时受到文化差异、个体表达能力、生长教育环境、主观情绪因素等的影响,所以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这种状况得以好转,信息技术以一种更加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出现,起到了师生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作用,使得幼儿能够和教师在同一个智力平台上相互交流,敞开心扉,避免了不必要的沟通误差和精力损耗,利于在和谐的交流和互动中巩固友谊,有所收获,利于信息技术真正作用于幼儿,并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4利用益智内容,启发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是与生活相结合的,所以幼儿对于这些常见的内容并不能提起兴趣,无法满足其真正的求知欲望。信息技术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通过播放有趣而又多彩的益智内容,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开始形成了初步的认知。这时,运用信息技术中新颖的内容对幼儿思维与智慧进行启发,让幼儿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教师可选择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益智动画,让幼儿不断从中了解到新的内容,开始思考与想象。这样启发出了幼儿的思维,感受到课堂中的乐趣,使之在日后的学习当中更加轻松。
        5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家园沟通平台
        幼儿年龄比较小,刚进入幼儿园时难免会因为脱离家庭与父母投入到新环境当中而不适应。一些幼儿不能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很不利。因此,教师要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有了沟通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和生活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反映孩子在园情况,同时又能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例如,教师可以邀请所有家长进入班级微信群,及时给家长传递幼儿的在园表现。这样的沟通模式可以让家长放心,强化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要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在教学中抛弃旧思想,学会灵活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使幼儿园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曹琳.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新校园:阅读版, 2018(2):106.
[2]施盈盈.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教育(周刊), 2017(34):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