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进一步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更有效的利用全新的施工技术,其中在各项施工技术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成效,它能够切实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十分复杂的施工问题,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升施工质量,以此确保整体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基于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利国利民,也能为国民经济增长创造良好条件。这一工程属于复杂、大型项目,和一般工程相比,施工时难度更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考虑自然环境以及具体施工要求,然后运用与工程相适应的技术措施,这样才能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边坡开挖支护技术会对施工质量与进度有直接影响,因此需给予这一技术充分重视。
1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运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在施工时经常需改造自然环境,在此过程中,边坡改造是其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边坡比较复杂,会对工程施工进度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边坡施工不能顺利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时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工程的整体施工难度也会加大。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造福百姓,而工程中问题的出现,将会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将边坡开挖技术运用在工程中十分必要。技术的运用,能够使施工时边坡环境比较复杂的问题得以解决,施工效果得以巩固,同时也能促进工程效率的提高,节约成本。
2水利水电工程中影响边坡开挖支护的主要因素
2.1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产生的影响最大,在实际施工阶段要充分重视这项因素,为边坡开挖支护提供可靠支持。就水利水电施工本身来说,对于地质条件依赖性较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明确地质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就要综合考虑地质因素,主要包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结构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何种边坡支护方式,假如地质勘察阶段发现地形不适宜进行开挖,那么就必须调整设计和开挖方案,重新进行规划。
2.2变形失稳机理因素
在边坡开挖支护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地质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变形引发的反应,结合地质勘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坡开挖支护方案。在施工阶段,还要强化建筑物或构筑物可能发生的变形评估,并根据现场施工等情况,制定和调整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技术。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3.1重力式挡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依靠墙体自身重力来抵挡土体的侧压力,主要的应用材料有混凝土的预制块石、片石混凝土、混凝土以及浆砌毛石等。其中混凝土形式需要进行整体浇筑,而半重力式的挡墙可以采用混凝土或者是少筋混凝土进行浇筑重力式挡土墙的优势在于材料来源广泛、施工的时候快捷简便、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边坡形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较为常见。在正常施工时,重力式挡土墙内部都是不配结构钢筋的,只是在局部小范围配上少量钢筋,当高度在六米以下,并且地质条件较好,开挖对周边影响较小时,具有较强的经济性。
3.2喷凝混凝土技术
在水利水电边坡支护开展时,喷凝混凝土技术是常用的方式之一,主要分为湿喷和潮喷两种方式,使用效果较为明显。在喷凝混凝土技术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材料和器械的完整性。
喷凝方式要结合具体施工情况,比如当基坑相对干燥时通常采用潮喷施工的方式,在施工时应结合速凝剂,能够有效改善施工条件,切实发挥实际支护效果。从实际喷凝情况来看,一次喷射的厚度以0.2m为宜,这样有助于提升坡面的整体性,只有确保喷射质量,才能保证挂网的粘结性。因此,在混凝土喷射前,要做好坡面的清理工作,可以采用高压风来清理锚孔中的杂物,这样有助于提升喷射质量。当基坑含水量较大时,应采用湿喷的方法,要合理调配混凝土,提升喷射的可靠性。
3.3锚索施工技术
锚索施工支护结构其组成部分主要是由预应力锚索,锚具以及抗滑桩组成。预应力锚索主要是在桩的上部分加上锚索,将其中的一部分下滑力由锚索来承受。前面已经介绍过,抗滑桩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滑坡支护结构,其主要是借助埋设在边坡易滑的面上或者是下面的岩体中来组织滑体的移动。通常情况下会对锚索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之后,锚具会同抗滑桩链接在一起,而另外一端是穿过滑坡体后锚固于滑床内,这样就可以将锚索和抗滑桩组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同传统的一般抗滑桩支护结构相比较而言,其改变了传统的大悬臂受力结构,提高了地基抗滑坡推力的能力,极大节省了投资,结构也更趋于完善合理。
3.4抗滑桩技术
从受力特点来看,抗滑桩构件包含多种形式,比如人工挖孔桩、预支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等。在实际操作时,通过将桩有效连接在一起,还可以利用素混凝土进行桩之间的连接,这样能够形成整体的防护结构,避免边坡土体塌方、变形,确保边坡施工的有序开展。这种支挡方法的工作机理是侧向支撑,主要对边坡上部的变形或者破坏力进行传递,使之传递到下部锚固段,由锚固段的侧向力来维持平衡。抗滑桩加固优点较多,在施工时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施工段在结构形式上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且安全系数较高。其缺点是施工成本高、外露式的抗滑桩影响整体美观。抗滑桩主要在土质松软、地下水较多的区域使用,在工程使用较多。.
3.5锚杆支护技术
在边坡支护技术中,锚杆支护方式能够体现良好的安全性,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同时实用性较强。由于工序复杂,锚杆支护技术对于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不同的地质情况在锚杆材质选择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锚杆支护施工前,要明确岩层走向、倾角等,把控好钻孔位置和尺寸,结合地质数据及时调整钻头,确保钻孔数量和深度满足基本要求。钻孔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孔内杂物,以免对后续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3.6坡面防护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成形后,将作为永久设施保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当开挖面周围存在滑坡体时,应将相应的土体全部清除,这样能够起到降低荷载的作用。还可以采用挡墙的方式,防止坡体坍塌,以提升坡面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如果滑坡体隐患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则可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网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相对简单,同时防护网质量较小,不会对坡面产生太大负荷。在坡面防护时,要严格保证下方施工的安全,通常在开挖面的两侧和上方布置柔性防护网,防止飞石、材料、杂物等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在数量上也逐渐增加,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技术,其有效应用对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时,需对现场环境进行认真勘察,细致考虑环境变化,注重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使用时的合理性,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志兴.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2752.
[2]王刚.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2094.
[3]王建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9(2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