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绍玉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西关小学 235300
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既是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数学作为一门以问题贯穿始终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成为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问题情境,课堂评价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过程,通过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良好的问题意识作为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上具有显著意义。另外,问题也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仍未完全形成,一方面,由于对数学学科的“偏见”,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落后也是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形成的主要障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既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养成善于提问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需要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以问题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铺平道路。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情感是思维的启示,良好的课堂氛围重在教师,既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同时,也要以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氛围中产生想问的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课堂提问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以课堂提问贯彻始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也应转变固有的教学思想,允许学生主动犯错,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切莫让失败的恐惧成为学生裹足不前的抓手。
例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我会以有效提问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我会以问题进行导入,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直线,并让学生思考:你能够根据两条直线想到多少种位置关系?让学生调动自身的认知经验,在练习本上边想边画,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引出课题。之后,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形象的展示相交和垂直的区别,比如,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而,我会引导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主动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会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舞台。最后,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相互交流、讨论,验证两条折痕是否垂直,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验证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在良好的氛围中能够诱导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解方程”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会以问题情境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旧知识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回忆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定义,并通过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我会提出问题,如“盒子里有X个球,盒子外有3个球,合起来一共是10个球,那X是多少?让学生改变以往算数的解题思路,以方程的思想来列出算式,为后续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奠定基础。进而,我会结合天平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思考“如何摆放球才能让天平趋于平衡”,学生很容易想到从天平两边各拿走三个球,让学生将这一变换过程反映到方程上,明白方程两边各自减去3,方程的左右仍然相等。从而使学生思维由图转化为式子,再由式子转化为图,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而,在学生初步掌握的基础上,我会以问题情境加以引导,询问学生: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哪些区别?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明白二者间的区别。最后,我会以问题进行结尾“如何验证你的解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代入法。如此一来,既能培养学生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但问题的主要受益者在于学生,也终归是要依靠学生来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也要以逆向思维为手段,保证学生问题探究过程的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内容时,我会让以生动的案例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我会精心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以关系变换来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我会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基础的数学问题。比如,开发区政府与我们学校的距离是3800米,(3000米我乘坐地铁,剩余步行,地铁速度是500米/分,步行速度为80米/分),我8点从政府门口出发,我能否在8点10分赶到学校。让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逆向思维,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自己计算方案,找出最优算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此一来,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四、角度新颖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重要保障。对于小学生而言,合理的评价相比于一味的讲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做到一丝不苟,同时,也要切实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通过问题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评价中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除了在教学中利用有效提问这一重要途径外,还会在教学评价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有效提问来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不足,并以幽默的语言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引导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进而深入思考作业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会创新评价方式,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相互交换作业,以课堂辩论的方式展开对对方作业的质疑,并针对一个共同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有效活跃学生思维,在评价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友好互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问题的角度不能单单能拘泥于教材,要从生活的角度来拓展问题的深度的广度,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让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思维散发出理性和逻辑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李凤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7-168.
[2]高治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70.
[3]强春芳.试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