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第二小学 广东省东莞市523758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中,进行课程实施研究是为了了解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做了什么,有哪些不当之处,缺少了什么,对课程实施进行全面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成绩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社会需要的也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学生生存能力的提升,品格的塑造,道德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应做好综合教育工作,积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深入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可以看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出专业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社会认同的人才。班级教学中,各个学科教师担任着不同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则需要统筹兼顾,在带领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展综合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们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对于人们而言,核心素养是不断发展的,可持续对人和社会产生作用。由此可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满足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需求,在促进人向更优发展的同时有利于社会实现良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体终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与重要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大概念下,人们又划分出了学科素养,不同学科侧重点不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各不相同。由此可知,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之间又是部分与整体、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关系。又因为学科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综合各个学科的育人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素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学习的引导指与服务者,自然要正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不同的策略与手段,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使其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与分析
(一)对综合实践重视程度不足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调查可知,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喜爱程度远远高于文化课程,主要原因是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中认识更加广阔的世界,感受新鲜的事物,获得新奇的生活体验。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与家长更注重成绩,认为成绩是证明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忽视了整体性发展。并且虽然家长能够意识到小学阶段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却误认为“基础”指的文化知识,因此忽视了实践能力、方法技巧的培养。虽然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综合实践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塑造学生品格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其更愿意选择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由此可见,教师与家长对综合实践的认知有待进一步加深。班主任应在此投入更多精力,号召任课教师与家长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为孩子发展探索更好的教育教学策略。
(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较为困难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较为困难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一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下,其担心转变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会降低教学效果,因此不愿意轻易尝试。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在新课改过程中,一些教师“穿新鞋,走旧路”,使得课程改革流于形式,课程实施效果自然也没有较大改善。另一方面课程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可操作方案并不少,但真正有效实施的却很少,主要是因为教师对课程资源整合存在问题,不能充分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未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导致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效果无法到达预期效果,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策略
(一)丰富课程形式,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挥者与组织者,对此,其必须积极了解学生所学学科的内容,明确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的教学任务。立足社会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断增长。因此,班主任应当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加强对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场地不应局限于在校内,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现实生活,这样做不仅体现了综合活动的实践性,该体现了社会性。其次,课程内容需要不断丰富。班主任可以和各个学科老师进行沟通,定期举办实践活动,比如语文与英语学科结合举办语文魅力展示赛,这一综合活动既能巩固学科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除此之外,丰富课程形式,建设综合实践课程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班主任应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创新研究,不断寻求学科综合的有效方式,提出富有创新性的课程建设建议,如一些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从学校走进社会,依靠社会支持,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水平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课程实施具有直接影响。在当前教学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依然坚持着“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当代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教学有效性的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能完成的,各科教师身为团队中的一员,也应积极投入其中。班主任自身应当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于各科教师,班主任应积极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各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组织教师一同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知识,了解这门综合课程的内涵与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有待提升,究其原因还是教育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这门课程。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应主动加强对综合教育的研究与学习,努力探究出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模式。
(三)注重沟通合作,提高家长对综合实践的支持度
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够实现的的,教师还要做到课外延伸,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合作,使家长做好引导与督促工作。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学生的学习发展逐渐形成的,因此课程实施需要兼顾课上和课下,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班主任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变化。综合实践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此外,在开展综合教育后,家长向班主任反馈的信息,有助于其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课程实施进一步优化,不断提高综合教育的水平。
(四)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平台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个性化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文化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慧,并运用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践的平台。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建立图书角、设立对话交流箱、艺术展示台等,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展现自己的机会。其次,还可组织学生成立学习探究小组,定期为学生设定一个探究主体,满足学生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需求。在班级之中,班主任所能做的不过是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也是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我国教育已经逐渐转变为核心素养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当前教育思考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回答,从而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学校课程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加快课程改革进展,注重课程实施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旨在丰富教学形式,促进教师观念转变,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社会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品质,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1]柳艳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3):60-60.
[2]李树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 45(7):14-23.
[3]李宝敏. 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6(18):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