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月梅
广东省信宜市水口第一中学
【摘要】疫情事件下,通过思政教育课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提高生命意识的有效途径。疫情时期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积极融入生命教育,以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尊重大自然等为教育主题,以新的教学方式,结合时下教学素材构建起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命教育新样态。文章通过紧抓疫情教育契机,充分利用疫情教育素材,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树立起全新的生命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疫情 压力
疫情事件使得各阶段学校都采取延迟开学策略,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突变下,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局限性都促使着教育必须形成新样态。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基础性德育,疫情这种特殊时期更应肩负起生命教育使命,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素材,做到教育的与时俱进。为此,文章就疫情事件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实施生命教育进行探讨。
一、疫情背景下中学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疫情发展急剧变化带给思政教师的压力
首先,思政教师需要解答学生关于疫情、网络学习、视频听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给教师带来了知识储备性压力。其次,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而导致的技术应用压力。疫情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意见,大部分学校都快速调整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亦是如此。但一部分思政教师受到软件应用熟练度、线上视频课件制作能力、新媒体技术等的困扰,同样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二)网络信息复杂带给学生的认知偏差
疫情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重视和关注,网络渠道上日益更新着大量的疫情信息和舆论,所有人都可以针对该事件发表观点,这使得其中也参杂着很多情绪化的言论。在信息复杂多变,舆论多流化的网络环境中,中学生分不清事实,容易产生认识偏差,自身的意见和想法极容易受到影响。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信息,若中学生缺乏分辨有效信息的能力,认识不到舆论背后的不良用心,就会受到负面舆论影响,渐渐地,自身主流价值观就会出现认知偏差。若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就会影响进一步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利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
(三)疫情事件下教育阻滞带给思政教学的挑战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教学的基础学科,其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社会背景极速变化的背景下,学生的生命困扰加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就被凸显出来。中学生被关在家里学习生活,焦虑、紧张心理日益提高,一方面感慨国家抗疫的速度和能力,另一方面又不断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在强烈的好奇心下,部分中学生未能形成与之匹配的辨别是非能力,极容易在这个过程迷失自我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思政教学无法回应学生的热切需求,与学生的困惑相比,疫情期间的思政课堂存在暂时失声情况,教育阻滞带给了思政教学一定的挑战。
二、遴选疫情生命素材,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
(一)保护生命,遴选自我保护的教育素材
生命是每个人存在的基础,保护生命、关爱生命则是人类本性。但疫情的爆发似乎在告诫人们不尊重生命所要付出的代价,人们重新担负起了维护生命的任务。新问题的出现势必离不开新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要夯实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文章就结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10课教学,将疫情、生命主题融入进去,从而选出了以下教育素材:
(二)尊重生命,紧抓疫情事件
疫情给人们敲响了保护生命、敬畏生命的警钟。疫情教育背景下应加强学生环境教育、大自然教育以及节约教育。因此,思政教育可以多开发一些关于自然动物、水土粮食等资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所有微不足道的生命。
例如,可以以疫情下受到广泛关注的“蝙蝠”为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我身边的野生动物”“生命的起源”“动物迁移习惯”等讨论主题,让学生与大自然,与动物进行情感联系,开展人与自然关系的交流对话。思政教师可以构建起相应的教学素材,搜集或制作相关图片、视频等。例如在网络中搜索关于北极熊生态、南极气温突变、非洲蝗虫、动物失去家园等,搜索关于人类生存的短视频、动物世界纪录片等,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冲击,在课堂教育中引发学生思考,思考疫情与野生动物、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起一颗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的心。
三、加快职业成长,助力教师缓解“角色压力”
疫情下,思政教师更应自觉的提高教育责任心,正视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首先,思政教师要加强知识学习,加快职业成长,坚定政治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这是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正确开展的前提。思政教师具备清醒的理论认知,加强科研工作,站在理论高度引导学生从微观、宏观层面分析世界,直面问题。在业务上,思政教师也要不断提升教育水准,并提高问题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向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引发他们思考。
四、创新育人模式,激活生命体验
疫情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模式和教学计划调整的冲击下,线上视频教学很容易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暂时性发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思政教师必须要积极创新育人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缓解教学压力,突破教育阻碍。
例如,思政教师可以以“假如世界上存在天使”为主题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讨论疫情下真正的“天使”。医院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基层人员、慈善机构等都是我们身边的天使。思政教师可以先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天使们”抗疫奋战的画面,之后逐渐聚焦到学生周围,社区的工作人员、父母、警察都是身边的天使,让学生从观看视频中激活生命的体验,对生命的价值的思考,感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出伟大的生命,感受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的精神,撬动中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共振,以此落实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教育。
总结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德育、育人基础,疫情背景下为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必须紧抓育人时机,积极利用生命理论对中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真正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疫情抗疫”下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吓梅.生命课堂 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添活力[J].名师在线,2020(06):75-76.
[2]陈学艳.“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策略[J].名师在线,2017(24):74-75.
[3]廖世平.融合生命教育 构建活力课堂——从“研究性学习教学”维度探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