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与教师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可以说,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要懂得尊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课堂表现、实践发展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生的进步。
关键词:学前教育;开展;方法
幼儿园教师对学生开展学前教育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进行,以免降低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不能融入到课堂中来,影响正常的教学,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思考学前教育的开展方法,可以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出发,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能够形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意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找出学生的学习漏洞,帮助学生弥补,促进学生学习上的发展;教师追踪学生的个性实践,为学生创设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扬学生参与的风格,突出学生的作用。
一、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幼儿园教师对学生开展学前教育,可以先围绕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进行,让学生知道哪些表现能够给大家带来恰当的感觉,哪些表现会让大家感觉不舒服,明确学生的是非观。
在学习预防疾病的知识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流行性传染病,懂得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用图画展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玩耍后不洗手、过度食用零食、服装邋遢等,让学生从图画中找出不妥的原因。学生认为以上行为都是不讲究卫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学生传播了流行性疾病的知识。学生知道了传染病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更为明显,能够通过呼吸、接触等方式来传播细菌,如果得病的话,人就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难以维持自己的正常活动。学生知道了传染病的特点后,急切想要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笔者便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让学生勤洗手、合理膳食,保障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以打预防针,去人多的地方记得戴口罩等。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形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幼儿园教师对学生开展学前教育,可以围绕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进行,将教学的目光放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认真、活泼的态度来对待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亡羊补牢”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亡羊补牢的真实含义,知道怎样在生活中运用亡羊补牢这一成语,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牧羊人、狼、羊等角色的头饰,能够学生通过抓阄来佩戴不同的头饰,然后将《亡羊补牢》这一故事的过程表演出来。学生为了更好地表演,对《亡羊补牢》进行了反复阅读,熟悉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学生与小伙伴合作,设计了表演的细节和道具,演出了牧羊人、狼、羊等角色的特点,懂得了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能逃避,而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减少损失的道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故事的内容,理解了故事的道理,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笔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学生的付出,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三、追踪学生的个性实践
幼儿园教师对学生开展学前教育,可以围绕学生的个性实践来进行,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来促使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让学生找到成长的喜悦。
在学习“有趣的纸桥”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经历用纸制作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桥面的探索,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纸杯、积木等实践材料,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桥的图片,设计自己心中的桥。学生拿到材料后,先画出了桥的形状,接着又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判断哪一种桥面更结实,能够承担更多的重量。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了桥面的形状,记录了桥面的承载性,完成了体验活动,展示了自己对纸桥的理解和创新。
总之,本文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追踪学生的个性实践,对学前教育的开展方法进行了探索,发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找出了学生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懂得了约束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友好相处;形成了积极学习的意识,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加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展示了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卞红梅.“学前教育学”教学实践改革的反思[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5(04):75-77.
[2]覃回春. 学前教育的技巧与方法探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