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0年14期   作者:杜昕蕊
[导读] 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城市内涝频发、初雨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杜昕蕊
        菏泽城建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城市内涝频发、初雨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必须对排放技术与雨水利用技术进行积极关注并应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较低影响的开发技术,海绵城市应用在市政工程设计中,能实现合理利用城市水资源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概念了海绵城市理念,并提出了在市政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运用,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市政工程;设计;应用
        引言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暴风雨水季节能吸收存储水资源,在城市有用水需求的时候再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以此形成一个具有持续性的水循环系统。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市政工程设计中,需要全面的从公园、绿地、道路和有关管道等板块开展海绵体设置,让城市地面的表径流水得到统一的吸收和储存,让城市拥有强大的雨水吸收能力,以此来降低城市因雨水发生洪涝事件的几率。城市环境也将因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1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
        海绵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中,利用“海绵”的高弹性,改善城市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为城市道路建设的合理性提供支持,推动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旦城市受到暴雨侵蚀,市政道路建设的渗水功能、净水功能、吸水功能和蓄水功能会有所提升,在干燥天气中能够释放并存储水资源,为城市道路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比较重视雨水清排设计,但这种设计考虑的内容缺乏完善性,无法获取良好的市政道路设计成果。因此,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引进海绵城市理论,将城市基础建设作为整体建设目标,加强对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等设计的施工,将相关设施设计成水的载体。
        2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应用海绵城市需要注意的事项
        2.1建设的途径要得到明确
        经过不断的实践海绵城市理论可知,如果想要更好的对城市的整体规划进行优化,并有效的发挥出它的多面性,那么就要明确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目的,同时也要保证它的可行性。在我国现如今正在进行的海绵城市规划中,其中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十分丰富,现阶段透水性铺装的利用和绿化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都比较突出,另外对于透水网络来说,它的完善以及建立都十分高效的发挥了它真正的效果。
        2.2相关要点的落实
        海绵城市在实际进行构建的时候,之所以要将其中的每个要点都把握好,主要是因为这样可以对整体规划构建的有序性进行提升。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重点的工程项目来说,各个具体的措施都能全面的涉及到,所以对这种情况就要进行更加充分的把关,以此把整体的净水效果以及渗透效果都进行提升。
        3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1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行道路、车行道路和非机动车道路,为了体现出海绵城市的使用效果,政府部门需要将路面结构设置成透水性路面[1]。但是,在南沙地区的路面设计过程中,由于软土结构比较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均匀沉降现象,且货运车流量比较大,极易破坏路面结构,在路面排水层被破坏的情况下,会很大程度影响路面的排水功能。因此,透水路面结构不适用于承受荷载大的路面中。但是,政府部门可以将非机动车、人行道路面设计成透水性结构,将防水层设置在基层下面,避免雨水下渗到路基中,影响路面的稳定性。除此之外,雨水通过路面结构孔隙下渗到基层顶面,透过道路横坡排到纵向软管中,最后汇入市政管网系统,发挥出透水性路面的优势,减少路面积水问题,使路表雨水及时下渗。


        3.2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普遍使用不透水路面,在雨水天气下会出现道路积水、路面湿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无法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是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成透水铺装的形式,使雨水能不断下渗,实现路面温度和湿度的有效调节,进而减少路面积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分析路段路基下土壤的性质,在土壤透水性较差的情况下,需要在基层设置排水管;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透水设计的过程中,纵坡需要控制在2.5%以下,路拱横坡需要控制在1%~2%。
        3.3在路缘石设计中的应用
        路缘石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平缘石和立缘石。其中,在立缘石设计过程中,其标高需要高于周围地表,这样雨水就能够缓慢地流入雨水口中;而平缘石和立缘石有所不同,其标高需要和周围地表一致,这样雨水就能够顺着绿化带排入、流入雨水口。在设计立缘石的过程中,雨水流入绿化带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可以利用打孔立缘石、隔式立缘石、豁口立缘石等形式,提升雨水的流入速度。
        3.4海绵城市理念在车行道设计中的应用
        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对车行道设计一定要高度重视。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车行道路面使用的均是非透水性路面,该种路面经常会出现积水现象,严重时还会对地下水提供的补给造成阻碍,进而引发热岛效应。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车行道的设计工作中,可改用透水性路面来实现径流量和回补地下水的目的。在具体的设计与施工中,还要将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设在车行道的上层,可能采用非透水性材料铺设车行道的中间层与下层,规避由于雨水量较大而严重入侵路基破坏市政工程的现象。在使用非透水性材料及透水性路面后,与路面在直接接触过程中,雨水就可顺着横坡排放到道路的盲沟中,然后流入绿化带或检查井,实现循环利用及及时排水雨水的目的。
        3.5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雨水口的设计中
        在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径流的时候,雨水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措施,而且在整个流程中,雨水口是雨水收集的起点。通常在城市建设道路的时候,都会把雨水口设计在机动车道或是非机动车道的边缘。但是遇到道路清扫或是雨水冲刷的时候,道路上的垃圾就会被带到雨水口中,所以就出现了雨水口严重堵塞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对雨水的收集十分不利,如果遇到了暴雨天气很有可能会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面源污染。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解决雨水口堵塞和水质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就要在传统的雨水口上设置截污装置,用截污铁篦来替换之前的雨水篦子,相关的污染物通过截污挂篮进行拦截,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雨水口更加通畅。另外还可以把雨水口设置在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等设施上,让其对城市的雨水去进行充分的储存和吸收。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建设尤其是市政道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可有效地解决城市内涝以及水污染等问题。本文以贵安新区玉衡路为例,对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及其意义,从总体设计、纵断面以及道路排水3方面对玉衡路海绵城市设计进行了研究。能够对市政道路中的海绵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思习.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4):122-123.
        [2]王家未.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53.
        [3]文常春,钱达.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应用——以萍乡市城市为例[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23):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