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13020319830108****
摘要:在岩土工程事业高速发展背景下,新颖、多样化的岩土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妥善解决岩土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建筑成本逐渐增加、工程质量不合格,以及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给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重重制约,更严重的是会给周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诸多威胁。[1]对此,相关部门与施工单位应给予足够重视,针对其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应对策略与方案。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社会现代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固有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地质灾害数量增多、波及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大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因此为更好组织资源开发及工程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工程管理部门需做好施工期间地质灾害成因的研究工作,结合岩土工程施工环节及需求,制定出更加专项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1]
1地质灾害的种类
1.1滑坡
滑坡就是斜坡结构受地震、河流冲刷、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出现坡体土质结构软弱、整体或局部下滑的现象。一定规模滑坡地质灾害会直接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对周边房屋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1.2崩塌
崩塌地质灾害主要诱因为矿山开展、道路挖掘等。在堆扎填土等岩土工程开展期间,陡坡上岩石结构翻滚掉落,同时因岩土结构内出现开挖空洞,导致整体结构出现局部滑动或断裂等现象。
1.3泥石流
泥石流就是在降雨量异常增加的情况下,山坡及沟谷中混入大量泥沙、碎石等结构而形成的固体洪流。就目前来看,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由于过度开采、随意丢弃砂石等行为造成。[2]
1.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地面异常下沉、裂缝等形态。随矿产开发及地下水抽取活动的频繁开展,地面变形问题愈加严重,对周边居民及建筑的安全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岩土工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自然演化周期将大幅度缩短,也就是说,地质从稳定到不稳定的变化经过的时间显著降低,这样便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这方面的地质灾害的突发都会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严重的可能导致生命损失,所以说,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危害级数极高的一种灾难性事故,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关系。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来讲,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都是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的影响。若施工地区的生态环境原本就十分脆弱,通常都极易受到破坏,进而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各类自然灾害。同时,若施工过于频繁,随意的破坏植被,也会导致各类灾害的频频发生。此外,若开发岩土,原有的地质结构陷入失衡状态,也极易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当前,不合理的人为操作也逐渐成为了各地区频频产生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要想尽可能减少或是预防各类地质灾害的产生,就必须要基于对其成因的综合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减少给各地区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2]
3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要向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给环境、企业,以及人民带来的危害,除了重视防治、检测工作的有效落实之外,对于地质灾害工程的建设工作也要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好护坡工程、拦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设工作,以此来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给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此外,通过地层的不断加固,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进一步优化,既可以促进施工质量、进度的不断提升,也能够尽量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为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就目前来看,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措施就是:排水与截水、支护与遮挡、加固与护坡、卸载等,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且从某一层面来讲,也拥有相应的基础发展挑战。比如,因为切坡所而引发的滑坡可以通过地表排水,以及前端支档这一方式的科学引用来进行对灾害的有效防治。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滑坡来讲,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之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好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基于此再制定相符合的防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提升其防治效果,才能够为边坡的稳定、安全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1]
3.2进行地表变形及崩塌控制
岩体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和崩塌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实现地表变形和崩塌现象的防治极为关键。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查,实现地下矿业开采、地下水抽取、表面岩溶活动等内容的严格把控。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还应对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即注重岩土工程及后续工程的科学设计,确保工程荷载指标与岩土承载能力的吻合。
3.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地质灾害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因素以及自然条件下土质、植被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通过改变生态环境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这种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护坡的方式加强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土质,从根本上提高土壤本身抵抗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的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可以减少经济成本,而且生物防治完成后,可以连续多年产生效果。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多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生态自然恢复能力较差,再进行其他工程施工会进一步加大对自然的破坏。因此生物防治的方法是一项长久有效、节约成本、适用性强的方法。
3.4实施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
具体来讲,就是在保障不给施工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带来不利影响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地点、时间等方面做出恰当调整。比如,在遇到雨天时,要尽可能停止作业,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工程实施合理加固。与此同时,结合具体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灾害问题制定完善、适合的灾害转移方案,遵循就近原则来落实好对施工人员,以及附近相关居民的各项转移工作,以此来将地质灾害给环境、人民带来的危害程度控制在最小。就目前来看,搬迁、适当的避让措施在我国沿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3.5针对崩塌以及地表变形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对于崩塌地质灾害主要通过排水来减少岩体内部的流水侵蚀以及对墙体、坡体维护的方式进行防治。对于地表变形的地质灾害主要方法是夯实地表、对裂缝进行灌浆。夯实法是通过巨大的压力对土体冲击后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灌浆填土的方法是在地面已经产生塌陷、裂缝等灾害后,通过对发生灾害的地方进行清理后实行填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应该不断分析各项灾害的成因,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地防治措施,融合新的技术方法提高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永伟.华北平原德州地面沉降成生机理、监测预警与可控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孔令湖,姜爱玲,尚磊.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实践探讨[J].山西冶金,2015,38(05):58-59+92.
[3]高其泽.赣北地区红色砂泥岩滑坡滑动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