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的“趣理课堂”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张丽娟
[导读] 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帮助学生深化自身自身科学思维,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发挥出小学科学课堂应有的价值。
        张丽娟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365000
        摘要:小学教育是孩子启蒙阶段最重要的的时刻,同时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启蒙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在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上也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想要高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就需要相关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进一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帮助学生深化自身自身科学思维,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发挥出小学科学课堂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趣理课堂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构成。尤其是小学教育,对于小学生在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核心部分,而小学科学的教育是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构成要素,对于学生来说,适当的科学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学生熟悉环境
        小学教师如果要想更加有效地使学生对科学有兴趣,可以以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实验为基础,结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对实验进行合理选择。选择的实验应当和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学生要对这个实验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进行实验时,要挑选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环境,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回想生活中的情况来对实验中事物的变化进行深刻细致的观察。
        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传播》这节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教材,安排各个学生根据教师的清单自行做好准备工作,课前将道具带来学校,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在实验进行之后,学生们观察实验的现象,并且提出疑问,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与讨论。在进行现象的观察时,学生们需要亲自动手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生活和科学的联系能够做到充分的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在趣味实验课堂进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趣味实验课堂和普通的课堂有什么区别,哪一个课堂能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哪个课堂效率更高,从而对实验课程更加重视。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科学课程相对来说比较高深与枯燥,因此对于科学老师来说,设计一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有意思的实验课程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点燃学生心里对于科学知识的好奇与热爱,为学生后续的知识内容掌握奠定基础。我们任课教师应当分析好教学内容,在开展课程讲授前积极做好相关道具教具的准备,利用道具来导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思想意识层面跟随教师步伐。课堂中也可以合理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学生体验过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同学之间再互相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在课堂之上。


        例如:《什么形状更稳定》这节课,我们的课堂内容可以从地震入手,让学生们思考,什么样的房子是最安全的,为什么有的房子倒塌了而有的房子依旧屹立不倒。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给学生一些木棍材料来搭建房子,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探索。通过我们的实验安排和点拨,学生在反复实验后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物体是最稳定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中运用到三角形的地方,让学生们进行罗列。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学生们会充分感受到趣味实验所带来的乐趣,也会对生活中的科学有更加细心的观察。
三、鼓励学生主动尝试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科学课程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想让枯燥的科学课程生动起来,就必须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必须对学生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增加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实验多尝试多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实验带来的乐趣,鼓舞学生科学尝试的信心。同时,我们在设计学生的课堂实验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实验的主角。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开展操作实践。
        例如:在讲授《放大镜》这节内容时,我们结合放大镜、火柴、纸片等教具,让课堂学生分组操作实验,分别通过放大镜聚光到火柴头和纸片上,并且看哪个组能够率先点燃火柴、烧糊纸片。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之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并且学生们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鼓励的作用,鼓励胆子比较小的学生们进行主动尝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课的学习信心。
四、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合作来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创新思维,同时开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创新。开展小组合作对于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水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分组的形式让同学们之间自由讨论,经过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过后,再帮助学生区分水滴、水珠、冰柱和水柱之间的关系,利用适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而观察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形成有逻辑的科学价值思维,帮助学生提升科学学习的思维逻辑。
结论:总之,在不会影响到科学课程的教学进度的前提之下,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加趣味实验,让课程更加有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对于课程有更多的好奇心。并且,趣味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会出现不感兴趣的情况,从而使科学课在轻松和谐的情况下展开。学生们也可以在学习时始终保持探索的心态,从而有利于科学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打下科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海.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94.
[2]赵伟新,沈慧丽.小学自然(小学科学与技术):目标导向下的学生课堂活动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6):78-80.
[3]许悦雪.小学科学课堂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05):87.
[4]孟晨,李利,沈晓茜.增强现实课堂的学习活动与动机激发策略研究——基于小学科学课的视频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0):3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