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亮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红花乡中心小学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作文特别难写,找不到素材,不知道从何下笔,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什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作文,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老师要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他们不要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畏惧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实际上作文教学真的很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作文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一)、贴近生活,多搞活动。好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搞好活动。
(二)、不定作文题目,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喜好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儿童就能写作出他们眼中的大千世界。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去体验作文的快乐。
(三)、根据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例如:学生在美术课上动手做手工,体育课上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回家帮父母做家务等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到的写下来。因为是自己所做,所以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作文要提倡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不仅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也会真正爱上写作。
三、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同时老师要让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
四、解决“写好”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改出来的。反复修改才好。
(二)、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三)、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
总之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乐于作文,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