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波
吉林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 130000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育研究者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石。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依托,同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18年起,学校主持开展了《“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在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希望能为教师培养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一、校本科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开题伊始,为了弄清楚“知行合一”的概念界定,学校带领老师们以主题分享的形式,系统研读了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焦点技术”“正面管教”,脑科学的相关理论。
以勒温的团体动力学为基础,达成教育理念上的共识:目标管理和民主参与的结合,是团队建设的理想。民主团体中的成员总是努力进行合作,客观态度更多,成员积极性更高,表现为“我们需要”,而不是“我需要”,成员的感情和目的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形成更为强大的动力系统。经过研讨,基于团体动力学原理,从以下四方面建设班集体和学习小组,形成一队一品的中队文化:
1.明确的共同目标 (队名、队呼、队标、队旗)
队名——特色鲜明,学生喜欢
队呼——契合年龄,简洁有力
队标——发挥想象,创意表达
队旗——结合队名,融合队标
2.确定的组织结构 (中队委员会和协作小组)
队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培养小干部及组长
3.共同生活的准则 (班规制定和协作小组分工原则:积极正向、简单适度、追求实效)
4.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风、队风)
班风、队风——友善、负责、遵守规则、正向舆论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头脑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状图,从而全面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征,“看见”孩子,实现对学生行为的科学解读,以拟定学生礼仪养成目标,设计礼仪养成实施策略,用理论引领实践;同时也提升了参与教师的自我觉察与反思能力,为教师成长赋能。
二、校本科研促进教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对《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报告》的数据分析,发现设计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评价目标占比70%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实现了礼仪养成目标,将完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大部分工作。于是,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目标上迅速达成一致,工作主动性激增。
在课题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课题组的老师让数据和量表“说话”。通过设计、组织填写调查对象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三大类量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六个年级、十大类的礼仪养成目标及阶段具体内容。秉持着“搭支架,扶一扶”的实施原则,精细设计了六大套《礼仪争章手册》,以打卡的形式,逐一落实礼仪养成目标。
不仅如此,老师还充分发挥有效沟通技术——焦点技术的优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学生们的反馈,不断修正礼仪养成策略,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三、校本科研升级教师建构德育课程能力
在对课题进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虽然以体验教育为主要形式,但是学生的行动目标的高阶实现还需要认知上的不断提升。经过几轮商议,老师们决定用礼仪课程来引领。于是主题为“中餐礼仪”“西餐礼仪”“交往礼仪”“传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系列课程应运而生,并设立学校的“文明礼仪月”,通过少先队活动课扎实开展。礼仪课程中不仅有对礼仪形式的解读,还有同学们的模拟体验与交流,有的班级还自定《礼仪公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礼仪、用礼仪的良好氛围。课题组的老师们还设计组织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温暖绿丝带,雷锋伴我行”“红色的脚印”“礼仪达人”争霸赛等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行合一”的习惯养成。在礼仪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们经常性地头脑风暴,不断涌现智慧的火花,磨砺出了建构德育课程的研究能力。
四、校本科研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协作关系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及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建立积极关系,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今后的教育必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关于文明礼仪教育的校本研究为实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实现全方位育人提供可能性。学校通过幸福家长社团的互动宣讲达成教育理念的互通;通过幸福银行爱心服务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达成教育共识;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相关内容,与社会、家长形成互动,使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营造浓厚的家庭文明气氛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家长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者们的良苦用心,对学校工作多了几分理解,添了许多支持,实现了校本研究的正向迁移,全面推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总之,校本教研不仅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了条件,提供了无限可能,更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专业性成长注入了取之不竭的源动力。为“把幸福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教师先行,科研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