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萍
厦门市金尚中学 福建厦门 361009
摘要:在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已然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对数学学科本质的要求。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形成阅读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阅读能力;?导向;?核心素养
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而提高数学阅读水平对学生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初中数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因此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阅读教学重要性和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参与学习状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开始。
(一)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思路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历史、英语等其他学科的阅读方式,数学的阅读包括符号、图形、几何符号等,都是比较抽象化、思维逻辑化,往往学生一看到这些符号就产生厌读心理,甚至只是粗略通读,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及时纠正错误阅读,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符号及题目的深层含义,筛选重要知识信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二)善用课堂阵地,提升阅读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多数时候师生都比较倾向于计算推理练习,数学阅读常常在数学教学中被教师包办了,甚至被忽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自己面对题目时出现不理解题意,无从下手的局面。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舍得安排时间给学生阅读,多注意搜集、推送丰富而又适切的数学阅读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阅读。
(三)营造阅读环境,让阅读自然发生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学校是数学阅读的重要场所,在学校阅览室开辟数学阅读专区,推荐一些内容丰富有趣的数学类书籍。这样在课间或者放学后,让学生可以随手翻阅,想读就读。学生也可以借阅带走,进行深度、细致阅读。同时在教室里开辟一个小小数学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绘本或数学书刊,还可以张贴学生自己创作的数学故事、数学阅读手抄报等,让班级成为学生数学阅读、交流收获的场所。
二、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
(一)圈点勾画,建构模式
对于数学教材阅读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通读”“复读”“精读”三步法进行阅读。“通读”时先粗略了解数学内容的框架,大致知道是与那一类知识相关。“复读”时最好结合文字绘制相关的图像或表格,将数与形充分结合,把抽象的文字或符号变得直观。“精读”则要求在读题时产生相应的知识联想,形成一定的推理分析,直至形成自己的判断与领悟。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以“圈点勾画”的方式辅以个性化的标注,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再逐渐从教师的“扶读”过渡到交流“解读”,最终能够实现自我“放读”。
(二)以读促思,读中求解
数学阅读的关键是从“有趣阅读”走向“有效阅读”,实现数学思维发展,这才是数学阅读的本质。也就是说,读是手段,思是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营造“读思结合”的数学阅读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精准阅读,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更应注意抓主干、抓主要内容、关键字。让学生在读中悟出解题方法,真正达到“以读促思,读中求解”。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传染型问题”应用题教学中,初始病人有几个?第一轮传染后是否有人被隔离?是否有人被治愈?这些关键信息,都会影响问题的结果。都需要在阅读时,对这些关键信息要有意识地加以关注、提取,进一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另外,学生解题完成后,通过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做题过程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过程,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数学阅读方法,掌握数学阅读的技巧。
(三)手脑并用,融会贯通
数学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并用的过程。动手操作不但能加强记忆,还可以加深理解。如公式的推导、演绎,绝对值问题的数轴化,路程问题的数轴化、面积法来解释平方差公式等......这些数形结合的过程为阅读理解“架桥铺路”。善于使用书写、画图、演算、验证性推理等手段能很好地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三、通过传播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的学习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教师应当让文化学习和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数学背景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这门课程,并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辨,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解决跟数据相关的生活问题,实际上数学所蕴含的哲理也预示着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无论是数字的运算,还是二根式知识等等,都能够被运用于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图像时,可以将运动与发展的规律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看待数学知识的角度,从而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数学知识中同样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文化,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都具有简洁美的特征。
同时,一些数学的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数学,而不是将数学看成是枯燥无味的。对数学背后美学文化的渲染,也能够让学生转变对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在课堂上更为活跃。实际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忽略了对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以及我国《九章算术》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学科背景,从而理解数学的发展规律。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来说,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作为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数学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为学生搭建更加有效、更加广阔、更加有利的阅读学习平台,把“数学阅读”当作数学教学常规来抓,让阅读扎根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最终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遇见数学丰富、美好、迷人的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建文。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1(4):156-157。
[3]马玉民。浅谈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4(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