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   作者: 徐月玲
[导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月玲
         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221000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略了算式、运算符号、计算方法的教学。这将导致学生对于计算的认知停留在结果层面,而忽略数学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致使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看错符号,弄错算法等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无法把握问题的本质,准确地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符号标志开展反思学习而言,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通过资源整合以及生活融入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深意;要在对符号探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知能力;要在数与号关系的探究分析中,让学生进行数学反思和学会数学思考,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符号标志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实际,同时也应该应用于实际。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数学看成一门独立的语言,要把数学符号标志看成其中的单词,然后通过单词与语法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符号语言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们要在数学学习中通过简明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思考数学符号语言背后的深意。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数学符号标志运用的重要性所在。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落实这一教学模式,让数学符号实现育人的功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经历表征,完成直观--抽象的经验再创造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抽象的数学符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经验,通过符号、图形等表达不同的思维结果可以凸显数学的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经历探索和创造数学符号的过程,从感受符号的发生、发展这一过程入手,实现对已有经验的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新知的再创造。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前,学生已有两方面的经验:把一块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各分到半块,这是在生活中积累的直接经验;而这个半块可以用1/2表示,这1/2是学生从书本或其他媒介获得的间接经验。学生要真正理解1/2,只有这两方面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立足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经历1/2这个符号产生的过程,实现经验的再创造。为此,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其一,经历和创造直观表征。要求学生用一张纸片表示一块饼,然后再用图示表示出它的一半,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都可以。通过用图形表示出1/2,学生发现了图示法的本质属性,即三个共同要素(平均分,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其二,经历和创造图形表征。通过这个用线段表示一半的探究活动,学生尝试建立图形表征的数学经验。其三,经历和创造符号表征。学生尝试创造出一个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而且这个符号一定要能够表征分数这一概念的三个共同要素。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探究,学生经历了独立的思考、共同参与交流和探究的过程,理解了1/2这一分数符号的意义。不仅如此,这个直观表征—图形表征—符号表征的建模过程,还能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理解更多的分数的含义,体会到直观→抽象的思维力量。


三、利用丰富的素材让低年级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由于数学符号具有抽象的特性,学生们也很难将它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再者因教学方式的单一,很多时候教授的内容并不便于学生理解,当学生感到厌倦和无聊时,便很容易对这门学科失去耐心。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安全警示牌上“!”、医院大楼上标志性的红十字招牌,甚至是他们喜欢吃的麦当劳那个鲜明的“M”,从而激发学生们对符号的兴趣。当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符号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更快速的解决时,便会更主动去认识符号。这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可以多给学生提出假设性的问题。例如:在选取素材上,需要做到贴合实际,符合学生们具体的情况,讲求科学的方法,力求将思维的操作转化为数学符号的操作,加强二者间的联系。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由感性的认知过渡到理性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做规划、分类的时候,需要遵循“感性、理性、运用”这个顺序,将数学符号意识逐渐渗透在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实践当中,通过反复的实践、讨论与思考,提高学生们运用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清晰地意到数学符号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引起学生对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重视。例如:我们假设桌子上有两排盘子,一排是蓝色,一排是红色的,我们需要在每个蓝色的盘子里放3个苹果,在每个红色的盘子里放2个香蕉,让学生们表示出规律。为了能更直观地表现这种规律,学生们会采用一些简单的图形来代表事物,用圆形代表苹果,用和圆形差异较大的三角形代表香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渐渐对符号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创设具体情景使中年级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
         在数学教学中,符号的转化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思维形式,其结果也会存在差异性。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知,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之间的认识,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教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可利用小棒对52÷2这个算式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操作和展示,会认识到52根小棒由5捆(10根/捆)小棒和2根小棒组成,平均分成两份时,不需要将小棒拆分成52根。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第1步,将5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捆,多1捆;第2步,将多的1捆小棒拆成10根,加上单独的2根小棒合成12根;第3步,将1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6根;第4步,每份小棒有2捆加6根,一共26根。学生将这个过程用数学符号表示就得到了除法竖式,即第1步对应除法竖式中5÷2=2余1,这里商为2,表示2个十,余数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2和1都与十位对齐;第2步对应除法竖式中个位的2移下来和十位的1组成12;第3步对应除法竖式中12÷2=6,这里商为6,表示6个1,与个位对齐;第4步对应除法竖式中商为2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将操作小棒的过程与数学符号表示建立联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算理、算法,并对除法算式中横式和竖式的表示方法和数学符号的含义有更深刻的了解。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乘法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会验算的方法,又能使学生认识到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结束语
         总之,在使用数学符号语言和数学方式描述现实事物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数学符号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符号意识[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44-45.
[2]张莉婷.刍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9(12):104.
[3]罗旭芳.利用数学符号,发展学生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9(34):58.
[4]马春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67.
[5]郭丹娜.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9(11):230-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