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   作者:邢巧珍
[导读] 忧患意识,是人在面对社会发展转折或关键阶段时需要的一种清醒预判趋势和风险防范意识

         邢巧珍
         马鞍山市丹阳中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121

         摘要:忧患意识,是人在面对社会发展转折或关键阶段时需要的一种清醒预判趋势和风险防范意识,其不仅属于社会伦理的内容,同时更属于治国理政的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对中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促进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入手,探索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途径,为一线中学历史老师提供教学实践的思路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教学;忧患意识;培养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以更好地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的培养还存在说教成份多、灌输取向明显、刻意拔高目标的现象,特别是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国家现代化的内容,学生的道德水平更多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知行不一致的情况较为明显。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强化忧患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深挖历史教材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忧患意识,主要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因此,老师要深挖历史教材中与忧患意识相结合的内容。
         在教学政治历史的时候,近代史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清朝实行长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同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跃升到世界前列,甚至把魔爪伸向中国,侵略蚕食中国。由于当时的国人缺乏忧患意识,使得西方列强变本加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后来,随着有识之士忧患意识的增强,不断地反抗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实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之林的站立。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忧患意识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不断进取,繁荣富强。
         在教学经济历史时,也可以农业生产为例,从环境的角度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生态的重要性。在古代,各朝都很重视水患的治理和水利的兴修,比如秦都江堰、汉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隋代贯通京杭大运河等,都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由于设计不当、使用不当、无序开发等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比如,秦汉时期大规模垦殖就造成了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泥沙增加,进而泛滥成灾。如此所述,这些内容正是历史教材中蕴涵着的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极好材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危机,认识到提高环境保护力度也是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在挖掘历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除了常用讲述法以外,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都是较为有效的好方法。


         (1)分组讨论法,即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相互学习的方法。比如,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就中国是否已经崛起进行讨论。通过学生深入讨论,联系国情、总结归纳、类比反证,就可以得到结论:虽然中国在建国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人均GDP依旧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发展缓慢、老少边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依旧落后,甚至还有很多人难以解决吃住问题,另一方面,国际上近来频频出现“中国威胁论”,欧美一些国家更是经常压制中国的战略空间,周边一些国家也是伺机蚕食,从多个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很多不足,要真正实现民族复兴,还需要从虚幻主义中走出来,振奋精神、艰苦奋斗。
         (2)角色扮演法,即在课堂上通过人物表演来重现历史场景,营造接近历史情境的学习氛围,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来体验历史情感和家国情怀。比如在教学百日维新变法时,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编写课堂历史剧。由学生分饰慈禧、光绪、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梁启超等角色,分别表演李鸿章赴日签署马关条约、康梁等人劝说光绪皇帝维新以救亡图存、慈禧不满维新发动政变、袁世凯背叛反扑维新导致失败等四个场景。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首先由老师给予适当指导、提示或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关系,梳理各方观点,从中渗透忧患意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当时中国面临的危险,从而为学习打好基础。表演结束后,老师还可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维新会失败?你喜欢哪个人物?如果是你又会怎么去做?等等,最终使学生认识到维新是由于维新派忧患意识不强、行动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甚至寄希望于一个军阀才导致失败的。
         三、营造建设性的环境与制度氛围
         老师可以从教室布置、教学活动等多个方面来搭建培养忧患意识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在教室里,可以张贴或悬挂体现忧患意识的海报、标语等,使学生时刻能感受到进取向上的情操、争分夺秒努力学习的紧迫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开放、民族自强、全球意识、国家安全、民族责任、自我发展等多个维度中的辩证关系,促进学生忧患思维的养成。在教学活动方面,也可结合节庆活动、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比如,在国庆节活动中,可以开展新旧中国对比的图片展,或是播放一些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从中对比认识到中国的变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也可举办相关图片展,或邀请史学专家演讲,展现中国曾经遭受过的苦难,促使学生铭记历史,提高居安思危的忧患警醒意识,提高学生观察世界发展局势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让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强化忧患意识的认知程度,利用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功能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养成,进而唤起中学生的国民使命感,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深切的爱国热情和为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学习的精神力量,最终才能促进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吕维萍.基于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的青少年思想教育略论[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026(004):119-121.
         [2]林建安.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8, 000(089):157-157.
         [3]刘凯华.历史课堂应教给学生怎样的爱国主义观[J].中学历史教学,2017(1):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