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雪平
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西湖中学 443311
国家课程的标准,是否面对着不同的学校,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师资素养、学生潜能、教学资源、办学传统和发展目标?如果是。那么课程的规范与实施的个性化,就会萌生了一个关键问题:课程落实,课程落实不可能千校一面,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性,甚至适切性?
一句话,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我曾花了四年时间研究了一个美术课题《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此课题中,我们将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定为《创作》学习领域进行研究。做此课题的初衷是因为长期以来,因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一些有专业教师的学校,多数以教科书为主要的课程资源,但因农村地区的条件限制,导致教科书中的一些课程无法更有效地实施,这也就使教学过程无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使国家课程在我校更好的实施,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所在学校在《创作》学习领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作》学习领域教材的使用与困难
在《创作》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该学习领域中,要求尝试不同的工具,大胆地进行造型与设计,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经济条件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比较困难;
2、教学目标与活动场所的矛盾:如八年级共七个单元,前三个单元属于《创作》学习领域,基本要求是笔墨作画,而我校没有专业的活动教室;
3、活动内容与课时安排的矛盾:国家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往往要几个课时才能完成,实际情况是初中美术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那么,每一个活动课时都会拖延几个星期,势必会产生很多未完成作品,作品无法继续直接导致学过的知识方法不能及时实践而搁浅;
以上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上,有的是国标教材本身内容编写的问题,更多的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对学生多加引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国标教材是国家标准,而美术课程标准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空间。《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题,旨在让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和运用教材,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创作》学习领域中,我结合学校校情学情条件,通过案例形式具体谈谈“创作”学习领域校本化的尝试。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尝试
【案例一】《我来设计“文明就餐”手抄报》
现行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6课《公益招贴设计》,教学要点是要初步掌握一种图形设计的方法,设计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新图形。学生对于招贴设计内容过于生疏,也难于接受。因此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初步了解手抄报的设计要素、设计方法和形式美要求;能够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并结合学校文明宣传月活动,设计一份“文明就餐”手抄报。
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室内黑板报为例,结合学校开展的“文明宣传月——文明就餐”活动向学生介绍手抄报构成要素和手抄报设计方法,由于每班都有办刊的经验,所以学生做起来就容易多了,兴趣也高涨起来。
【案例二】《用画笔触摸细节》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课
本课教学目标:速写是重点,难点是表现细节。
有了深入细致的观察,才会使自己对事物更为敏感。于是,让学生进行校园内实景写生成为一个想法。
校园美术写生,开发校园写生的教学新形式。学校有许多景致,以及草地等花草树木。以前常有学生爬树,特别是在树枝上刻字、折断树枝、摘花、踩草地等不良的现象,以及随地丢垃圾、吐唾液等污染环境的不文明的行为。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画画,例如通过树木花草写生,让学生观察、触摸植物细部,关注细节,看一看树干上刻了什么字?有多少刀痕?并追问“假如在你的身体上刻字会有什么感觉”。又如我以草坪上被人踩出来的小路为题,让学生重新设计校园,同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条小路原来是什么?怎样来的?重新铺好草皮后应该怎样做”等问题。
教师与环保问题联系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在学生关注细节,留意生活的同时能更加留意身边的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高尚品德。
【案例三】《黑白世界》 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课
这一课的课程目标是了解黑白木刻,理解黑白造型的特点,并运用于黑白画表现,并能基本掌握黑白木刻的刻印方法,尝试黑白木刻小品的独立创作。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这一课实施起来着实有些困难,因此我在实施的时候舍弃了版画这一表现方法,让学生直接用水墨、记号笔、魔术纸等好操作的材料来表现。让学生能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变化,表现黑白画中的多种对比衬托关系即可。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还不错。
此外还有很多课程内容内容我们利用了石头、剪纸、花卉、建筑、山乡风景等素材,许多资源我们都是就地取材。依据国标教材,挖掘地方资源,两者有机结合,完善美术目标教学。
三、《创作》学习领域教学校本化思考
我所在学校开展《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题以来,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成为学校教师特别课题组教师的格外关注。美术课堂教学由原来的封闭式向多元化转变,极大激发了美术教师创新的工作热情。在《创作》学习领域教学中,探索如何开发整合美术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利用使用教材,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教材与学校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结合,注重学情校情的结合,这样既保证美术教学系统性,又能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血液。
如何处理所用的美术教材,让美术教材真正的适合学生的学情,这是美术教学智慧的表现。美术国家教材的校本化实施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细致的工作。我在进行美术教材校本化研究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不同的教材处理,经过四年半的教学实践让自我得到了提升,对“用教材”和“教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会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校园生活、活动照片进行整理和收集,便会为课堂提供很多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内容的添加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自在,明白美术和生活如此贴近。
美术课题虽以结题许久,但是对校本化的探索却不会因此而画上句号,校本化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立足当地实际,开发校本资源.教育革新,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