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佶
江苏省盱眙县第一小学 211700
摘要: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树立学生长期锻炼的意思,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学提出新要求:体育教学中,学校及教师要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因素;结合措施
引言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作为体育教师应排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自救能力,关注学生人生安全,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影响小学体育课堂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学校方面因素
(1)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开展体育活动之前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计划,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工作,导致小学体育管理随意,体育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执行,体育教学混乱松散。上述原因均可能成为事故的诱发因素。(2)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不足导致学校的体育器材有限,经常出现多个班级使用同一场地现象;另外,一些器材设备因长期使用而老化,未能及时得到维修,留下安全隐患。并且,有很多学校都存在体育器材的安全指标不达标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3)学校缺少校医。对体育教师处理事故的应急培训较少;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等,这些都不能降低事故的损伤几率。(4)学校不够重视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文件的第十四条指出:“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关于学生的健康管理制度,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定期检查,并为学生建立一个体质卡片,纳入学生档案。”但是,很多学校把体检当作形式,导致教师不能了解学生体质,不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对待。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责任心弱。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安全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旦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那么他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就比较松懈,学生的自由度较高,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动,很容易发生事故;另外,如果体育教师的责任心较弱,那么他就会对学生的错误做法会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态度。(2)教师业务能力弱。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全面、不透彻,对学生的示范不规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匹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保护不到位,不能合理安排活动量和运动负荷等,这些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3)教师缺乏对事故的预见能力。很多小学体育教师的事故预测能力比较弱,或者有些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否定了体育教学的价值,使教师对体育课管理松散、不上心,不提醒学生体育课携带物品等的注意事项,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第一,小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对自己的控制力又比较低;心血器官发育不完善,不会节制运动量导致损伤。第二,安全意识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纪律性和约束力,不遵守课堂纪律,辨别安全隐患的意识差,面临突发情况不知道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力较差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第三,心理素质差。尽管教师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有的小学生却不能承受且特别紧张,导致体育活动中动作失误造成事故。
二、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设计体育课的教学程序和步骤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并根据设计开展教学。例如,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事先没有做好热身会造成一定程度骨骼和肌肉的损伤。因此,教师应在正式上课或者之前组织学生进行十分钟左右的热身,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活动了身体,能够适应后续高强度的运动。同时,在高强度运动结束后也要做好拉伸,防止肌肉拉伤影响下一次学习。这些都是在运动中应注意的事项,应被体育老师写进教学程序中,并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不可省略[1]。在程序之外的一些课堂规则上教师也应合理制定,保证整个过程中的教学安全。例如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上体育课,并听从教师的安排,禁止脱离教师视线从事危险行为。在实践中教师也要把本节课的内容提前设计好,了解班上大多数同学的身体状况,并指导不同体质的学生做不同强度的项目。在整个课程中学生应听从教师的有序安排,尽量避免课堂上的混乱以及有人脱离队伍的情况。这种上课的程序一开始需要教师不断向小学生强调,在熟悉后学生就会自动组织,按照自己已经熟知的步骤和程序上体育课。因此一开始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告知工作和组织工作,让学生养成习惯从源头开始,避免小学体育课堂上出现大大小小的意外。
(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要实现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能力,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运动。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安全知识,参与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安全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能力。
(三)根据学生体育表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能够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安全,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有些学生比较调皮,在运动时喜欢相互推搡,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在关键时刻吓唬同学,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运动,从而造成各种意外损伤。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摔倒而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安全隐患,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起警惕,逐渐树立起安全意识。
(四)结合体育运动项目,渗透安全教育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而且自制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意外,对身体造成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及时认识各种安全隐患,让学生在运动时加以注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单双杠的技巧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身体平衡,然后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在运动时的身体状态,并要求学生周围时刻要有其他学生看护。又如,在指导学生跳绳运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跳绳的速度和力度,先慢慢跳,等熟练了之后再加快速度,以防止绊倒或碰伤。
结束语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需要,也是国家的希望,其在社会建设中肩负重任。我国一直一来都重视体育工作,且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各种伤害事故频发,为学校体育敲响了警钟。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校园伤害事故中体育课堂上发生的事故占学校伤害事故的三四成。因此,如何强化学校的体育安全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刻不容缓,这也是当前广大体育教育者应研究的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永康.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学周刊,2018(10):155-156.
[2]徐慧.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华夏教师,2017(09):95.
[3]何臻.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防范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11):164-165.
[4]王旭虎.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防范安全问题[J].新课程,20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