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   作者:国 霞
[导读] 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意义与技巧直接决定着一个班级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国 霞
         聊城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意义与技巧直接决定着一个班级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班主任的为人处世原则也直接影响着班内每一个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从来就不是单方向的,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共同努力。”因而与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从与高中到小学再到初中的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交流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孩子,尊重家长
          无论孩子是什么情况,家长素质如何,没有一个家长会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特别是低学龄段孩子的家长。因此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家长。带着“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思想与家长沟通,用先扬后抑的语调,家长就比较容易接受,也会跟我们说真实的感受。有人说:教育是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如果能把对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先影响到家长,我们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当孩子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老师没有告他的状,也没有在家长面前把他说的一无是处,他会对老师充满感激与敬佩,从而把这种感激与敬佩逐渐转化成学习的内驱力。
         要做到尊重家长,首先要讲究方法。例如,李老师是一个很负责、很温和的老师,但家长们似乎不愿意与他交往,因为他经常在这个家长面前评价那个家长,他常在另外的家长面前这样评价某家长:“太没文化了,怪不得他的孩子也这样。”当然,偶尔他也采取与之相反的做法,如他经常在一些成绩一般的孩子的家长面前夸奖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的家长:“人家就是有文化,会教育孩子,可比那些没文化的强多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老师的话伤害了许多家长的自尊心,如此一来,几乎没有那个家长愿意和他打交道了。
         其次,教师同家长交往,应该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许多教师把家长也当学生一样训,有时还会言语过激,从而激怒家长,导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因为,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教师的这种行为不但起不到间接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有时会适得其反。还有一些年轻教师,同家长见面时畏畏缩缩,和家长接触如同小辈见长辈似的,怕见家长,这样的教师也很难受到家长的尊重。
         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都是处于和家长平等的地位,尊重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地成长。
二、善于倾听
    倾听也是一门艺术。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讲究策略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技巧。同样的一句话也会由于听者所受教育的不同,观念的不同而感受不同。
         我们班有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性格比较内向,跟同学不太交流。最主要的是经常因为身体不舒服请假。在和她的妈妈沟通后我发现她的妈妈平时对她在学习上要求比较高,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是这位家长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她觉的孩子就应该学习成绩好。但是在孩子长达6年的小学教育中她从来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的感受与变化。由于平时对她学习方面的高要求,导致她听不得别人的一点批评,所以在进入初中后,作业的增加对她来说就成了上学的负担。完不成作业不敢来学校,就跟家长说肚子疼。特别是到每学期末的时候。当我把这种忧虑告诉她妈妈的时候,她妈妈一开始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用她妈妈的话说就是“总认为她学习好,这是她的骄傲。没想到反而给她带来负担。”根据这个孩子和家长的情况,我一开始跟她交流时就是一直在夸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多强等等,强调她的优点。让家长从内心深处知道我对她的孩子是认可的。然后才跟她说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方面,成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一个人将来幸福不幸福也与他现在的成绩没有多大关系。什么是最关键的呢?一个人的心理感受是最关键的。如果现在不能与人交流,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性格上的障碍,一旦成为性格缺陷,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听到我的分析后,这位家长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后来的交流中不再用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跟我交流。事实证明她也在逐渐的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法,这点从孩子的变现就能看出来。孩子不会因为完不成作业而撒谎说身体不舒服。同时在期末考试前我也为她量身定做一条班规:那就是如果能考入年级前20名,假期可以不做任何作业。
   家长也分很多类型。有权威型的,分析型的(也叫完美型)好人型和表现型。有的家长理性一些,而有些家长感性一些。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和家长接触后仔细分析该家长的特点,交流时采取不同的策略。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我们多多少少能看到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教育理念等等。我们也要擅长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洞察这个孩子背后的东西,从而更好的展开我们跟家长的交流。
    总之,与家长沟通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智慧。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观察,多总结,就像努力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方法一样找到适合与每一个家长沟通的方法。努力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逐渐让自己成长为专家型的班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