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春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北孟小学 (山东 昌邑 261318)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刻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笔者认为,这种只满足于给问题找答案的讨论,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表现为凝神静思的学习行为,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获取知识,寻求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地,在一个呆滞、具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鼓足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表情、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思考。
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创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
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优化问题
阅读教学中,教师若循着课文情节的发展或作者叙述的顺序一路问到底,当然不妥当,因为这样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优化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既乐思,又深思。例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后,筛选出了两个关键问题:(1)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小女孩的爸爸不疼爱她呢?(2)人死了,脸上是没有表情的,脸色是灰白的,可小女孩为什么“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呢?又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有学生问:“没有写清楚地址的信,邮局会把信退还给寄信人。凡卡吸取教训后,重新正确书写一下信封,爷爷不就能收到他的信了吗?”这样的问题,教师若放手让学生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则会“误入歧途”;若作一番正确的解释,又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么办呢?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反问:“爷爷收到信后,就一定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设计这样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集体讨论,便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勇于质疑
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思考来源于怀疑,也正是由于怀疑的存在才不断激发人们去观察、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求异求新,使学生逐渐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不断提高批判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学生善问、会问上多加指导,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进而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有所悟、有所得。
四、留足“空白”
有难度的问题提出后,不宜急于让学生讨论或解答。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营造静思默想的氛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理解语言文字,组织内在语言,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空白”,或叫“静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多用讨论而不用“静场”,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他们可能认为讨论显得课堂气氛热烈,效果好;而“静场”会让人觉得课堂冷清拖沓。其实不然。“空白”处正是学生思维拓展,想象驰骋的天地,只要教者引导得法,学生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生出许多奇思妙想。一堂课中,既有冷静深刻的思考,又有热烈愉快的讨论,一张一弛,一静一动,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循环反馈
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许不能一次就回答得很完整。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往往不能一语中的。这时,教师应抓住契机,及时点拨,激发学生再思,给他们两次甚至三次回答的机会。如教师可以说:“你的理解很深刻,只是表达得还不够清楚。坐下再想想,相信你第二次会回答得更好。”这样,教师通过“输出——反馈——调节——输出”的循环反馈,就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六、引发竞争
对于学生不同的发言,教师不能只简单地说你对他错,而应当比较发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考的角度及方法等,既鼓励又褒扬,既指导善思又引发深思。这样,学生彼此间才会暗中“较劲”,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七、重视默读
由于默读更便于学生运用内在语言静思,把自己沉浸在课文的语境中“咬文嚼字”,认真琢磨品味,所以教师要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进行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才会发现自身思考的不足或错误,互相取长补短,深化理解,从而保证训练的有效性。默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
八、以写助说
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如果让学生回答既要扼要,又要条理,学生可能不易做到。这时不妨让学生先写后说。因为写可以让学生自觉而迅速地进入到静思状态,边写边把内在语言条理化,完整化。这样,学生将动脑、动手、动口结合起来,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总之,老师要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备课时,教师应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及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心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表扬爱思考的学生,让其享受到独立思考的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只有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