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活龙坪乡民族初级中学445609
摘要: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培养。即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课程。当然,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有助于解决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主题语境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语境;初中;英语阅读;应用
引言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现今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方面。通过语境在阅读上的应用,短期来看,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文章内容;长期来看,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让英语学科素养落地生根,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空口号。
一、主题语境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一)语境有利于学生去更好理解文章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常常将注意力放在重难点的单词上,或者是对长难句的理解上,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忽视了对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从而不能准确地获取文章中的信息,不能准确的找出文章的主题,不能够读懂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长此以往,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即教学失败。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避免以偏概全,词不达意造成的阅读误解。
(二)语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度
因为以往的阅读材料不符合学生关注点的错误致使教师的教学困难,提分困难。将语境应用其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度,减少教学难度,增加教学跨度。有利于扩大教学材料范围,增加学生阅读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二、主题语境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设置对话情境
目前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反复充分文本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消化,而且还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严重阻碍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进程。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简化学习内容。教师不应该急于教授阅读中的知识内容,而是先进行导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设置对话情境。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让抽象的知识能够有具体的形象作为支撑,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在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来设置一定的英语学习情节,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讲解英语教材上的课文内容到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本篇课文的相关图片、视频以及一些音频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处于一种原声的环境之进行英语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教学体验感。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或者是图片之后自信的进行对话的演练,分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融入到课程内容当中,通过情景在课堂上的再次复制来深化学生的记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
(三)紧扣语言创造游戏情境
对于刚接触到英语阅读的初一学生,为了减少他们对阅读的恐惧感,教师可以紧扣文章中的语言知识,创造合适的游戏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第四单元《Whereismybackpack》阅读中,为了避免学生直接接触到大量的陌生词汇,教师可以提前根据阅读中的单词,制作相关图片。先从最基本的bed、chair和table1入手,再制作dresser、drawer、bookcase和sofa等图片。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次游戏,让学生根据图片对其中事物进行翻译,采用抢答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图片翻译一些简单的词汇,然后再让其翻译较难词汇。当学生无法翻译时,教师对新词汇进行全面讲解,放到阅读语境中,便于学生的深入理解。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消除学生对于陌生英语环境的恐惧感,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看来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学中缺乏纯粹的英语语言环境,只重视语法和语言知识点,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利用情境教学法教授英语知识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环境中,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的学以致用,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对主题语境进行扩展,也可以形成作业的形式颁布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的储备,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将主题语境应用到初中英语阅读中,这是顺应潮流的一件事,也是一件能够改变中学生错误的阅读方式和教师错误的阅读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及运用浅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61.
[2]刘玉祥.融合“情境”“问题”与“活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探析[J].基础外语教育,2017,19(04):55-61+109.
[3]李亚婷.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基于情境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