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   作者:邹自霞
[导读] 就目前国家教育来讲,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一直是一大缺口,

         邹自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大径小学  514449
         摘要:就目前国家教育来讲,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一直是一大缺口,这种必然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庞大的特殊群体,性格叛逆、自制力差、价值观不正等问题是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现状,提出关于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留守儿童;教育
前言:留守儿童成为现如今农村家庭的新群体。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大多数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照看,隔代的照顾使得孩子们整天处于溺爱当中。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来自父母最直接的关爱,他们的心理、思想品德、性格等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除了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以外,与孩子最为亲近、接触频繁的人,便是同学和老师了。处于懵懵懂懂时期的小学留守儿童,对社会的了解便是从成年人身上得到的。老师作为和留守儿童频繁的接触者,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是作为一名老师,在处理完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多的便是投身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孩子去制定不同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
(一)社会角度分析
         1.1 农村的经济结构制约导致农村家庭的负担过重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不同的地域,当地村民所分到的土地量也就不同。一些贫瘠、可耕种面积小、农作物产量不佳的土地对贫困山区村民的收入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不仅如此,贫困地区绝大部分以种植业为主,几乎没有第二梯队的支柱型产业,这一原因也使村民经济发展缓慢。综上两种原因,即便在后续有相应企业投身于贫困地区,但是并不能使得当地经济有质的飞跃。
         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农村劳动力呈现由内(农村)向外(城市)的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外迁使得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日益明显。即使城市能够向农民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家庭的收入,但是工作不稳定,户籍制度的限制等问题也是与之面临的重要问题。
         1.2“读书无用论”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的经济制度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市场配置的方式配置新生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对于大学毕业生包分配的情况。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同用人单位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学生在调企业,企业也同样在筛选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不乏出现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不少农村家长认为孩子考上了大学或者入伍参军就实现了“鲤鱼跃龙门”,但是现如今社会竞争压力一直上升,家长们的观念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有少数家长认为读大学的钱还不如投资个小生意,并不认为读书是件好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资不聪慧,不适合读书等等,家长的这些观点都对孩子能否继续受教育起着重要影响。农村外地务工的劳动者们普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少数的农民工有了自己的小店,开起了小车,这就会给农村留守造成一个假象,误认为即使不读书也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最终连他们自己也就慢慢不认为读书那么重要了。


(二)家庭角度分析
         父母(父亲或母亲)教育的缺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农村中部分家庭的父母为了使家庭生活的更好一些,选择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置家中。或许刚开始,孩子有什么问题会给父母打电话聊聊天,但是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慢慢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内化,自己去吸收,就很少再去同家长沟通。正因为此,父母也不再如当初那样理解自己的孩子,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诉求。
         不光如此,外出务工的父母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精力主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没有办法腾出额外的时间去照看自己孩子的作业,也更不用说辅导。即使有了空余时间,也不一定对孩子的作业做出正确的辅导。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自觉性也大大降低。
(三)孩子成长角度分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陪伴孩子的便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长辈对孩子的照顾满足不了孩子成长多元化的要求。“放养式”的教育模式普遍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老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小孩“吃饱穿暖”,孩子们有些新的的想法,生活中的问题,老人们不能得到最直接的解决。显然,旧的思想观念不能够适应现如今孩子的教育当中。对孩子的成长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一)注重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
         重视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父母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孩子的起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父母,在情况允许下,应尽可能的留下一人去陪孩子,在家照顾孩子。即便没办法做到留下来陪孩子,但至少应当做到同孩子一周一次的思想交流。只有深入的去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那份关爱,孩子便会健康的成长。父母在寒暑假,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将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进而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二)注重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
         发挥教师教育工作中主导者的作用。教师是一盏引路灯,引导孩子走向前方。教师的行为举止,做事方法会被孩子看在心里,并用于自己问题解决当中去。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如今的农村学校,都已经注入新鲜血液,老师都是经受过高等教育。学校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上,实行“一带多”的管理办法。老师会深入学生的家里,去为学生带去如同父母般的爱护,并对孩子的思想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三)注重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第一,通过深入农村,对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成长档案。学校安排专门老师定期去家庭访问,即使了解家庭情况。
         第二,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业情况,作为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应当及时去关注,去分析,如有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即使去给予帮助。避免一些性格腼腆的孩子不敢去问。老师的主动性,能够极大的拉近同孩子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相关部分已经重视起来,它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还需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处理这种问题的过程,困难时难免的。留守儿童的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保障措施需要来自各方的共同的努力,如: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只有共同努力下,农村留守儿童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孙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01):41-44.
[2]张静.爱洒留守儿童心间——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40—41.
[3]王金华.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探析——基于广西某农村中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8,34(03):107-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