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生
四川省洪雅中学
摘要:现代诗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文学素养,还能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大意义。良好的教学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它蕴含的丰富感情,加强对学生语言和表达的训练,进而培养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现代诗歌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兴趣与习惯
随着全国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是箭在弦上。“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得语文!”已成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口头禅,但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丧失了语文阅读得兴趣,更谈不上语文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语文》必修一现代诗歌鉴赏单元(第一单元),就为我们如何具体实施培养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现将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与教学体会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由于本单元是现代诗歌,再加上课下注释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所以,即使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也基本能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而学生无论是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还是对现代著名诗人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想进一步探知诗人心里的秘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妨从同学们熟知的《沁园春?雪》和《我爱这土地》说起,让同学们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开启学新知识的旅程,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同时,由于高一新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忧伤迷茫在所难免,学生对美好的事物和爱情总是心驰神往的。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的戴望舒的《雨巷》和“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也正像抒发学生的所想所感吗?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对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的时候,可以增加戴望舒和徐志摩的感情经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教给同学们正确的爱情观,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课后“研讨与练习”也明确要求背诵《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或多或少受小学初中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背诵课文,他们在课堂上已难以启齿,这对于语文学习的伤害是深远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美听——美模——美比”的形式,让学生敢开口,唤醒他们的记忆来,增加同学们的听说记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笔者在上《雨巷》的时候,首先是让同学们看听名家视频朗读,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朗读课文的氛围;其次叫同学们模仿名家朗读情节,包括朗读的节奏、朗读的声调、朗读的肢体语言,教师同时指出朗读的技巧之一“声断气不断”,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最后当全班同学都已经能够熟读成诵,结合整个单元的学习情况,适时专门利用一节语文课,制定相应的规则,在全班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评出奖项,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笔者在对本单元教学时,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发现上课时同学们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大了,朗读的节奏越来越好了,朗读的情感越来越投入了,对现代诗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了 ,还有的同学能够随口说出简单的打油诗。这时,可以专门利用一节课,进行填写古词或新诗创作,让同学们在学写诗歌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现代诗歌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以后学习古代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有同学在学习了《再别康桥》,就有同学仿写写了一首表达的对初中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其中“那椭圆的跑道/是蓝空中的烈日/映射出的树影/在我的身后藏匿”“草丛中的星点/柔柔的在风中起舞/在花瓣的飘落下/我欢心做一条小路”这两节可见初中生活在学生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母校的情感不言而喻。“那桂树合抱的清泉/不是静水,是天上镜/倒映在粼粼星河间/满载着懵懂游云的梦/”“寻梦?驰梦为马/浪迹在每一片孤独的学海上/拾不尽的金光灿灿的贝壳/恣意无畏地飞驰”这两节文笔较好,感情也是油然而生,这与学生长期的练笔习惯密不可分。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增加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的阅读能力也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炯;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高考;2019年06期
[2]邢立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天地;2019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