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   作者:孙浩楠
[导读]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工作,希望通过实质性的改革
        
         孙浩楠
         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田市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工作,希望通过实质性的改革,达到素质化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也在适应社会时代的背景下,逐步走向多元化、时效性、科学化。因此,教师应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掌握美术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发展理念,让美术学科在追逐兴趣,发展个性的素质化要求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个性
引言
         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观的路径。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富有美感,还饱含深意。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抽象与直观之间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在色彩的碰撞与交融之间感受文化彰显的不同魅力。除了观察美的存在,更能在课堂上体验美的价值。小学美术教学在无形之中渗透美育,是学生在学习压力中的片刻静谧。大数据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状况相较于从前有很大的改变,可以看得出不少学校开始在该课程方面投入精力和时间,但改变的道路上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这是当下的困境却也是未来的机遇。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着怎样的价值
         个性与审美之间存在极大的关联。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别人的个性,于是他们对于美的标准和定义都各不相同。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质中有一项就是发掘学生的个性,个性可以体现在学生对美的理解,个性也可以体现在学生对美的创造。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传授,而在于倾听和欣赏。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也不在于传达相关的美术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一个学生绘制的童话小屋是五彩斑斓的,那么他的个性一定是活泼开朗的且对生活有着积极地态度;另一个学生描绘的童话小屋色彩单一且勾勒得十分粗糙,可以看得出他的个性是不拘小节的。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在于表露美感,更多的是流露创作人的真实个性。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掘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下他们看待美感的特殊性,希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的内涵和价值。
二、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来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立足学生能力发展,打造自主参与互动教学
         小学是好奇心、求知欲很强的一个关键时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具有极强的参与欲望及动手能力,因此,老师应顺应小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为他们打造适合他们这个发展阶段的学习方式及平台,采取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分析国画与油画的课堂上,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育工具,将一些优秀的国画与油画作品展示出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及技巧形式,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以代表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以这样开放式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了各种创作手法技巧的灵活应用,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格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所在。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开放的美术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在教师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出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画。

例如:执教一年级《美丽的天空》,老师让学生画美丽的天空,不应该固定天空一定是一片蓝色再加几朵洁白的云,而是通过引导并鼓励学生画出龙卷风的天空、雷电交加的天空、乌云密布的天空、飘满精美风筝的天空、晴雨交加的天空、一轮彩虹挂枝头的天空,大雁往南飞的天空……
         (三)从生活中寻找美,提高审美
         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源自生活,美丽的世界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丰富自身,提高其审美能力。美术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临摹和凭空想象,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与美术的关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其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美术教学要注重与生活衔接,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喜欢新鲜事物。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但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知识面较窄,在表现自己的想法时往往受到局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变废为宝,创造出美的作品。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美的材料。
         (四)组织课外教学活动,拓展个性培养方式
         小学的课程相对都比较简单和轻松,所以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学习,带领学生在课外采风,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以放飞。比如在教学《虫虫虫(一)》时,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自然界中各种虫的绘画内容,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课外感受大自然,并仔细观察蜻蜓,教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取景,最后如何完成绘画。又比如在《自然现象》教学中,老师可以带学生在最近的田野旁,带领学生进行观察,远观、近看,满足学生未曾见到过的景象,由学生作画,可以赋予田野五彩缤纷的颜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所观所想完成这幅画。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个体自主理解、感悟艺术的过程。开展课外教学的方式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方式,保留学生对于绘画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让学生用心的感受美、领悟美,全面发展并提高自身的能力。
         (五)满足美术教学要求,补充生动信息优化课堂
         通过打造课堂的生活化气息,让美术课堂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从生活中发现美学的意义,是实现美术教学亲和力的有效途径,让课堂富有生活气息,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他们的理解与领悟。现在的小学美术教材中,就融入了较多的生活化的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作为美术老师,应在现有的教学中还要适当地对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借助现代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内容与图片或影像等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能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对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小学美术教学始终如一的内容。个性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对艺术作品的深刻认知以及基于艺术创作更多的灵感。老师在教学任务中一定要加入现代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抓住培养学生个性的重点,在教学反思中依靠大数据优势梳理学生个性与美术教学的关联。
参考文献
[1]顾伟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8-19.
[2]周艳.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与传承[J].华夏教师,2018(22):60-61.
[3]漆文玉.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J].戏剧之家,2018(21):197.
[4]郭静.小学美术教学探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91.
[5]秦爱玲.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发展[N].发展导报,2018-01-09(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