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英
云南省宣威市丰华街道第一完全小学 655400
摘要:语文是一门非常贴合实际生活的学科,其教材的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且开展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事物,提高其写作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尝试,并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阶段、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和认知需求,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虽然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师却总是把控着学生思维,将学生客体化。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来学习知识。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主观能动的,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虽说是以“启发性”的方式,但其实没有将启发性落到实处、做到最佳。在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给予学生极具有暗示性的话语告诉学生的答案,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答案说出来,这样没有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也忽略了学生的想法。长期下来,学生会懒于思考,习惯性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
(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打基础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问题导致其学习能力弱知识掌握的不完全,在课堂上容易溜号很难集中注意力去阅读文章。要想提高小学对语言应用能力最主要的方式便是在日常学习中进行阅读训练,大部分小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片面的阅读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课后也不接触课外阅读,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系统最大的弊端便是在浏览其它题干或者文章时很难找到重点从而浪费了答题时间,最终影响了阅读的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借助导读,激发兴趣
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但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生更喜欢玩,所以任何一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都像是在布置作业,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教师布置了阅读的内容,学生也不愿主动完成,且完成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就不能像传统的布置作业一样,来“命令”学生进行阅读,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对于阅读的引导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亲自来书写文章的导读部分。
(二)创新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主要以阅读文字解读文字为主,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以阅读的方式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无论是对知识和语言文字的积累还是对语言的运用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基础。通过不断扩充阅读信息资料量,并以此逐渐积累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结合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优等生、中等生与差等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创新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普及的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熟练的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与技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主要工具。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的传授,才能对学生“授之以渔”,促进学生实现自主阅读。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朗读是一种有声的阅读,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文章中来,加强对文中思想情感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写阅读随笔的习惯。随着阅读随笔习惯的养成,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佳词妙语进行摘抄,也可将自己在阅读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及时记录下来,以此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语文知识的储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将会有更多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融入现代小学的语文的教学中。在小学生的主要课程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培养小学生思维习惯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丽.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汉字文化,2019(24):102-103.
[2]任爱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0):144.
[3]吕吉玲.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