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陶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6370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道德行为基本的价值要求也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不易服从管教。因此,教师要从日常教学的小事入手,逐渐让其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爱国情怀;培养策略
引言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现在,而且要作用于学生的未来。如在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教授知识,又要育人。教师应通过拓展学生的见识,教授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初中生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积极、健康地成长,进而成为可以为社会发展带来正能量的人。
一、爱国情怀
爱国,就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养育自己的土地。爱国主义的内容十分广泛,最主要的内容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对祖国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它不能容忍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奴役,不能容忍异族的歧视和欺侮,不能容忍那些有损于祖国尊严、有害于祖国独立完整的行为。这些内容表明,爱国主义既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道德觉悟的表现;又是一种政治原则,是一个人政治信念的体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积极进行历史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去,在课外与历史“零距离”接触,如参观长城、兵马俑、大运河等历史遗存。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对无条件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素材、推荐有关书籍等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历史。此外,在春节、端午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节日及其习俗的起源,加深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也会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在学校和家长的协助下组织游学活动,带领学生前往游览名胜古迹,真正做到育人和实践相结合。
(二)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爱国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显著的个性差异,容易受到误导。如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他们就很有可能走上歧途。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加工思想引领行为,从理念认知层面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了解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爱国主义认知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情况对初中生进行介绍讲解,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增强初中生对国家的认识,使初中生客观正确地了解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地看待外部环境,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三)立足于传统,培养学生爱国和精神方面的创新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集中阐释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平台、载体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对全体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实现爱国主义行为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较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希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立志为国家做贡献,使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了解更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讲解课本内容,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知道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英雄的鲜血换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授“公民基本权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结合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了缩短学生和理想道德教育之间的距离,教师要选择近期学生身边出现的模范人物,引导学生应用创新思想感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传统美德教育,展开革命传统教育,依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个人特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彭民.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47.
[2]王英美.巧用媒体手段培育爱国情怀——浅析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科研,2019(03):28-29.
[3]冒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初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