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464300
摘要: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素养,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提升物理学习技能。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之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具体而言,在物理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巧妙地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预设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优化课程设计,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大部分教师经常将核心素养与能力相提并论,实际上核心素养与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通过努力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综合体现。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历物理形成的必要能力和必备品格,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物理思维,物理实验以及对待物理的态度和应承担的责任。教师在优化课程设计之前要确保自己对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准确的,将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作为课程设计的设计目标。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导学案反馈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每个环节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内容进行重点解读和深度挖掘。教师要善于利用导学案收集学生信息,将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情况整理汇总,作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方向。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活动,预留出部分空白时间以供学生思考讨论。在限定学生思考范围和方向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交互合作能力。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问题难度的设置不当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着教学重,这样,问题解决了学习重点也就掌握了。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难度大大超过了预期,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通过思考并结合自身的能力往往难以解答,导致他们对探究问题失去兴趣,最后只能由教师自己进行解答,这样的问题式教学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师生无法形成有效互动,使其缺少实际价值。
(二)学生参与探究欲望不高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时候,应该迎合高中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索,这也是问题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未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没有迎合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索的欲望不足。这主要是教师没能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也没能为其增添趣味性的元素,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物理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今高中学生学业繁重,压力较大,物理学科作为主要学科之一,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学生基础不够牢固,学习较为死板,缺乏技巧,不懂创新,学习效率不高。这就说明教师应该调整学生的反思时间,让其积极参与物理教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浅探学学习理念的实践。同时,只有简化教学过程,才能够给学生预留更多的反思时间,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掌握物理学习要点。物理实验带有一定的潜在安全隐患,如果学生不按照规范操作物理实验,那么实验结果也会不理想。但是物理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参与物理实验过程。
(二)加强对高中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通过应用问题提出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目前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方法时,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助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落地生根。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高中物理教学强调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以及物理模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这些综合能力素养又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相符合,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展开了基础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参考文献:
[1]马玉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99-200.
[2]周洪池.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问题导学式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为例[J].物理教师,2019,40(10):5-8.
[3]辛焕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