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相辅相成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   作者:童正君
[导读]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维的演变,


         童正君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中心小学校    644609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维的演变,也要实现从思维到语言的演变,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了理解才有吸收,二者相互联系,息息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读写结合,并对此课型进行了较多的尝试和研究。
         一、以读怡情,叩习作之门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都是经典之作,有的语言优美,有的写法独具匠心,有的内容生动,耐人寻味,有的寓意深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亮点,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渗透习作指导。
         要提高习作能力,必须把阅读放在首位。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在描写索溪峪的山那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时大量运用四字词语,语句优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该段按总分的结构,从“这种美,是一种惊现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靠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得注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深化和发展。我们可结合文本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同类型课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内化为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本段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索溪峪山的天然美、野性美。及时指导学生围绕某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按照总分结构进行片段训练,必定能打开学生的习作之门。
         二、日积月累,奠习作之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意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
         1.多读促积累,理解中积累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只有多读,读通了,读熟了,才能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文熟悉了,对课文倒背如流,那么,课文中的语言,特别是优美的词语句子早就印入了脑海之中了。在阅读中多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比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课文读通,读熟,鼓励提前背诵,课堂阅读教学中,遇到好词佳句等,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选择好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2.读读记记促积累
         多读多记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熟读成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好的文章,同时,每个语文园地都有日积月累,在里面有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和句段。在语文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诵读的时间,鼓励学生背诵,加大背诵的力度。与此同时,对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指导诵读课外书上的好文章。
         3.好词佳句促积累
         摘录好词佳句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需要。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我们的学生都有一个“采蜜本”,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遇到好词佳句都可以把它记录在上面,定期开展一些相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成功的体验,更能激发自主学习的激情。


         张老师在教学三年级教材“走进秋天”这组课文之前,安排学生通读这一组课文,把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进行勾画摘抄。课堂上,指名交流,学生不但积累了课文中的,还积累了课外的好词佳句:“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后来的习作里,孩子们大量的用上了这些好词佳句。
         三、授之以渔筑习作之路
“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新课标》也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1.品味语言文字,迁移仿写
         阅读教学中课文的优美语言、内容情节、篇章结构、思想感情,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将学课文与学作文统一起来,由此及彼,先读后写,积极迁移。学课文是学作文的基础,学作文是学课文的深化,写作文是学作文的升华。小学阶段的仿写就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模仿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仿写,比如课文后的“小练笔”,一定要充分的用好。
         2.理解课文内容,拓展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练笔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咏体悟,是非常必要的。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练笔。在《潜水洼里的小鱼》教学中,让学生们通过多读,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融入小男孩的心情,体会小男孩怜惜小动物之情,此时,再让学生想象你此时此刻就在小男孩身边你会怎么做?先给于学生想象的时间,让学生自由交流,最后再用语言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3.探讨文章内容,创新思维
         学生有优美的语言和想法,还需将它们组织起来。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文。比如在《落花生》这一课时,我们在告知学生这种借赞美花生说明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的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这时老师再抛出仿照《落花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习作片段,学生就能更轻松地进行写作了。因此在课堂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典型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及时加以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四、用心创作,欣赏点评,攀习作之巅
         习作应回归生活,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真实的美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鱼儿和水的关系,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怎会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灵性的文章?只有来自真切生活的文章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总之,我们知道作文不能没有材料,好的文章总是给人材料丰富的好印象。我们要想写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须要让自己的材料丰富。在读写阅读课型的研究中,我们还需再接再厉,不断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