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妮华
融水县拱洞乡初级中学 545315
摘要: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课题,音乐教师要重新审视当前工作,在保证音乐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重点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重要意义;培养策略
引言:音乐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学科,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重视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情感,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音乐的魅力,确保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因此,音乐教师要提高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积极推动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音乐的学科优势,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来分析,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起来的。鉴于当前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要注重审美教育工作的推进,通过审美教育的实施和推广,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其一,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美感进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在学生美学情绪感知得到增强的基础上,音乐教师要注重培养综合素养。其二,尊重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自身的美感在实际的音乐学习中得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其三,积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学习机会,确保学生感受不同事物的审美内涵,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为了感受音乐旋律的神奇,音乐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以及音乐教学的要求,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感受美的机会,在保证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美的同时,增强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和感悟。在实际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艺术化的渲染,可以使学生悠然产生不同乐曲带来的体验。例如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渔舟唱晚》时,为了能够实现欣赏效果的最优化,学生可从不同视角进行赏析,同时要注重自身情感的融入,通过对画面感的把握,以及节奏感的整体感悟,使得学生对这首曲子的画面进行大胆想象,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通过当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在教学中得以形成。
(二)挖掘音乐作品中情感元素
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音乐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元素,使得音乐情感真正意义上得到挖掘,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到音乐作品中的创作情感。音乐教学的实质是情感体验教学,音乐教师要想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则需要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蕴含的内涵。针对音乐情感因素而言,唯独通过合适的教学法将情感因素真实地展现出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放飞想象,强化想象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保证学生形成规律的美感,放飞学生的想象,对增强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感知音乐精神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深入感知作品中的情感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音乐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作品的创造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乐曲旋律与作品创作情感相结合,学生能够想象出在长长的伏尔加河上,纤夫正在拉纤的画面,体验到辛勤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使得学生对他们悲惨的生活产生强烈的同情,通过学生大胆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则需要根据音乐教学的要求,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发展理论。同时,还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更多欣赏作品的机会,并且音乐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作用,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使其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文霞.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教师,2019(S1):67.
[2]邱健.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11):117.
[3]王蕊.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教师,2014(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