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乙己人物形象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   作者:岳继宏
[导读]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呐喊》中的一个富有探究性的人物形象。
                                                                       
         岳继宏
         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呐喊》中的一个富有探究性的人物形象。他把旧中国缩小成一个鲁镇,又把焦点放在咸亨酒店,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关键词〕孔乙己 悲剧  人物形象
〔Abrstact〕Kong Yiji is an exploratory character in Lu Xun's cry. He reduced the old China into a Lu Town, and focused on the Xianheng hotel. Kong Yiji was a poor and weak man who could not find his own place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He used the laughter of the people to run through such a sad story, setting off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gic effect of the novel. This kind of laughter is numb, which makes Kong Yiji's tragedy more suffocating and desolate.
〔Keywords〕Kong Yiji  Image analysis
         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本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让人感到可怜;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让人感动可恨,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
         一、被社会摧残的可怜人
         孔乙己清高、迂腐、却又善良,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所谓的知识分子。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对于不幸者,只有冷酷无情。我们下面从通过从孔乙己的一些描写来了解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描写,简洁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比如“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这些都活脱脱显示出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穷书生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说明的十分简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性格。文中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而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有追求的一面。
         但是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却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其他短衣帮和掌柜等人的嘲笑中更加显示出了孔乙己的可怜。而这也恰恰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些看客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这就与《祝福》中的祥林嫂一样,当她向那些女人们诉说她的孩子阿毛的故事时,那些女人在听完后心满意足的回了。而孔乙己和祥林嫂一样,都成了那些冷漠的人的一个笑料,可是殊不知,其实她们也一样。
         二、有着执念的腐儒
         孔乙己是一个知识分子,以读书为荣,但他却又很懒。他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好喝成性,又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孔乙己他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而且日日的做着自己是文人的美梦。其实,他不愿意放下身价去做长工或者短工,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科举的影响,在他的眼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时是读书人,一世便是读书人。
         穷且益坚,不追青云之志。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乞讨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要维护自己读书人的地位。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作为孔圣人的信徒,孔乙己显然有些太过于理想主义。他,不想着如何活下去,而是一昧的追求人生目标——读书考官。可能对孔乙己来说,读书要远比下一顿饿肚子或者挨一顿揍重要的多。也许当他替别人抄完书后,他是把书带回去自己研究,自己研读呢。
         孔乙己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尽管“长衫又破又脏,好像十多年未洗过”,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甚至,遭人讥嘲,还不屑置辩。这些描写揭示了孔乙己不仅深陷贫困,而且整个灵魂已被戕害,但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同样,范进中举后的表现也是如此,他后来中举后的疯癫不是偶然,是必然。
         他们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孔乙己被封建科举制度扼杀心智,遭到了丁举人等统治阶级的凶残压迫,读书做官的幻想,使他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三、个人及社会的悲剧
         孔乙己自始至终对于人们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有十九个铜钱的欠账和他那些“事迹”,生命既不宝贵,死亡也不悲哀。因此在文中最后才有“大约的确死了”。“大约”是一种推测,因为到了第二年的年关也没能再见到他。“的确”是一种肯定,孔乙己特有的读书人身份,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注定了孔乙己的结局。
         他是封建科举制度压迫下的一个可怜的牺牲品,黑暗王国中的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声中出现,又默默死去。他的生只给那些麻木的人带来一些笑料。他的死也没有激起人们丝毫的怜悯,他的悲苦的一生充满了人间的辛酸,孔乙己诚然是“可笑”的,但在这“可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小人物的寂寞而痛苦的灵魂。孔乙己的悲剧是其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作品》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
[2]胡小雪,谈《孔乙己》的悲剧性,《文学教育》,2017-08-14.
[3]雷达、李建军主编.《百年经典文学评论》(1901─2000)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
[4]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