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梅
云南省宣威市丰华街道第一完全小学 655400
摘要:班级管理成效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育理念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积极转变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个体差异化;班级管理
引言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样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在班级中占据着决策的地位。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班主任工作发生了一些改变,在管理中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不清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对学生认知模式的健全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普遍的就是班主任角色定位不清,具体体现:班主任具有绝对的权威,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上一切班级事务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会让学生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决定产生抵触的情绪,不利于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很多方面都发生改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如果教师不区分学生的实际差异,那么教师的管理效果就会因学生的排斥和逆反心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不应忽视每个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性,应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出发,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作为班主任,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个别地、逐步深入地了解情况,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措施提供依据。
二、基于个体差异化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一)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班级管理中,都应该清楚自身的角色,正确认识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要采取合适的手段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如果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就无法保证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要愿意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反馈与建议,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积极开展班级集体活动
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举办集体活动以促进学生间的和谐交流,推进班级中管理氛围的形成,有效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对班级实施管理时,举办集体活动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集体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鼓励学生对课堂活动进行自主规划,独立完成艺术类节目的排练,集体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加强了班级凝聚力。每周一下午的社团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非常精彩,兴趣盎然,别有一番味道。名人进校园之六小龄童的到来,让校园沸腾了,孩子们急切地盼望着六小龄童老师的早日到来。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作文中透露,和六小龄童握了手,晚上都舍不得洗澡。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欣赏高质量的节目的同时,也学习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秋国庆活动,猜灯谜,唱红歌,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
(三)构建良好班风,塑造班级灵魂
小学生由于刚刚进人学校、接触学习,在此之前没有经过集中的训练和管理,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没有良好的规范。而学生刚人学的时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构建良好班风的重要时刻,及时就给他们树立规矩,塑造优秀的班级灵魂,这样在以后开展工作的时候就会省心,整个班级也会更加团结。例如,在每一个学期的刚开始,我都会重复地向学生介绍《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内容,时刻让学生谨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然后,对于班级中的文化园地,我也是带领学生进行布置,将学生合理分组,每两周换一次黑板报,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同时对班级中的文化墙、优秀作品展示墙等进行布置,让学生参与进来,像布置自己的家一样布置班级,进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其融入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中,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燕.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思考点滴[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78.
[2]张华丽.小学班级管理策略[N].发展导报,2018-12-18(019).
[3]谢荟.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