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君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小学 015000
摘要: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它是积极活跃、创造性地理解记忆过程。小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之后,便能激发自身阋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形成主动阅读习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以助力小学语文阅读的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
引言: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表达能力比较低,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环节,对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认知与社交表达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教师应积极拓宽阅读的时空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阅读时空范围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浅尝輒止这样一种状态,这样就很难发挥阋读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小学语文阋读教学工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阋读指寻方法就是教师应积极地拓宽阅读的时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语文课程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保证每周一节大阅读课的基础上,增加一节阅读导读课,这样可以提前帮助学生对于阅读的主题及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认知和理解。其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其多样性。简单来说,就是应保证阅读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形式的多样性。例如,在选择多种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诗词鉴赏及创作分享活动,并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热情,这样也就必然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创设情境,增强质疑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认知尚浅,所以提出的很多问题都过于浅显,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中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以推荐阅读读物《弟子规》为例。第一,从文本的矛盾处找疑问,如“长者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一句中,结合现代社会人人平等观点分析,该语句中是否存在着矛盾。第二,从文本的关键处思考疑问,如文本中有“读书法,有三到”,该句话的关健处在于这三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这三到指的分别是什么。第三,从文本的平淡语句或段落中思考疑问,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该句看似平淡,却值得人思考回味。第四,从文本的多余处感受疑问,如“过能改,归于无,倘掩佈,増一辜。”这句话中对知错能改的态度视为勇者的行为,却在后面多加了六个字,看似多余的六个字,却是对错误后行为的一种评判,更是做了完善和补充。以上分析方法,学生在记叙文或古诗词阅读分析中也同样适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三、设计层次化问题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层次化问题,尽量将问题的覆盖面辐射到整个班级,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先提问记忆型问题“闰土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通过浅显的问题引发全班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回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闰土的外貌又是怎样?然后再进一步提高问题层次,设计分析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闰土人物特点,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国土给作者讲了哪几件稀奇的事情?”学生在对间土有了了解之后,教师最后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总结问题:“为什么作者唯独对闰土这位朋友印象深刻?”这类型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回答看看哪个小组的答案最贴近实际,并给予一定的表扬,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四、设计包容性问题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虽然有限,但是他们的想象能力却比较丰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多设计一些包容性问题,而不是要求学生回答标准答案。阅读提问的包容性越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则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视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小女孩划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这类型基础性问题之后,可以设计一个包容性问题:“作者在写到小女孩死了的时候,为什么是面带笑容?”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多元化,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阅读感悟,但是教师要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给予点拨与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和思维积极性。
五、明确依托,完善阅读探究法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时依照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情感等来品味文本内容。学生也可以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文章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真实的阅读感悟。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走进人物,要借助自己的经验去感悟,通过换位思考来感悟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读物《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性格特点,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去感受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并对这两个反面典型进行评判,从而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通过阅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总结归纳作者创作用意,进而加深学生对该篇文本的阅读感悟力,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开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收获丰富的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展开阅读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杨敬.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方法与技巧[J].学周刊,2020(11):129-130.
[2]蒋瑶丽.微信平台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J].华夏教师,2020(09):29-30.
[3]杨晓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