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初中语文教学载一船清辉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凹鹏斌
[导读] 对于任何学习者而言,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不会令人恐惧
        凹鹏斌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翠峰中学
        【摘 要】对于任何学习者而言,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不会令人恐惧,而且非常可喜。问题不仅不会成为学习者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而且还将成为学习道路上的垫脚石。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必须找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讨论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能力;策略
        一、质疑教学的内涵
        质疑教学,简单的说就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怀疑,然后针对提出的疑问再进行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质疑教学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校、教师,包括学生对初中语文这门科目的重视程度不足,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清晰全面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语文教学,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不高。
        (二)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初中语文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对初中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有一定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是有效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种模式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没有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未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三、质疑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事实上,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尽管许多学生内心有“十万个为什么”,但是,他们却不敢提问。之所以不敢问,一则是因为害羞,在他们内心深处会反复不断的思虑:我若是问这么“幼稚”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会不会嘲笑我呢?二则是因为怕骂,他们内心深处也会持续不断地思忖:如果我问这种问题,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呢?
        害羞也好,怕骂也好,归根结底是缺乏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再怎么“幼稚”,都会认真作答。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他们学习上的引路人。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学生共同携手,一道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困惑。
        (二)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擅于质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之所以不会质疑,主要是因为缺乏合适的质疑机会。为此,教师要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创造各种质疑的机会。
        (1)以揭题导入为契机,鼓励学生质疑
        揭题导入是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导入新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揭题就好比是捅破了那么一小块窗户纸,能够让学生“洞察”课文的一隅,揭题的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课文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卓有成效地学习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揭题,引领学生质疑。师:同学们,围绕课题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呢?预设:精神怎么会有三间小屋呢?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什么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会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还能够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以初读感知为抓手,鼓励学生质疑
        初读感知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出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不可否认,这样的方式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比如,在教学《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没有提出任何自读要求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完成自读任务之后,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之后,你有哪些疑问呢?学生甲:老师,我觉得闰土的变化真大!但是,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闰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3)以合作交流为平台,鼓励学生质疑
        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交流“读懂了什么”,鲜有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哪些地方没有读懂”。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提升学习效益方面的作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交流“读懂了什么”,还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交流“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还是以《故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设计了一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杨二嫂的形象。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之后,教师并不是让学生汇报学懂了什么,而是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对此,学生提出这样一些疑问,如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杨二嫂这样一个形象?杨二嫂的形象是不是作者“悲哀”的源头呢?
        (三)放大评价的作用,让学生乐于质疑
        (1)赞赏学生的质疑勇气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当学生鼓起勇气提出各种疑问时,即便是学生问得不好、问得不巧,教师也切不可向学生“泼凉水”。相反,对于学生质疑的勇气,教师一定要大加赞赏,归因于教师对于学生质疑勇气大加赞赏,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油然而生。
        举例来说,当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一些貌似毫无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相反,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问。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适时适度地评价,即对学生质疑的勇气予以赞赏。
        (2)褒奖学生的质疑行为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部分语文教师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绝不容许课堂中出现“不同的声音”。只要在课堂中,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就会“当头棒喝”。学生在课堂中发出“不同的声音”,说到底,是一种质疑行为。对于这种质疑行为,教师一定要给予褒奖。唯有给予学生褒奖,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质疑能力。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提到:如果金钱和亲情这两样东西摆在你的面前,你会选择什么?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亲情。但是,也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不选择“金钱”呢?倘若没有金钱,我们拿什么来维系亲情呢?对此,教师并没有“当头棒喝”,而是对他的这种质疑行为进行了褒奖。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让这位同学明白了过于崇拜金钱,就是一种拜金主义的表现,是不健康的价值观。
        三、结语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曾经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营造和谐的质疑氛围,创造适当的质疑机会,并扩大质疑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质疑能力。初中生一旦具备良好的质疑能力,他们就会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阶梯,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将如笋一般,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康萍.论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3,(9):77.
[2]王一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创新教育,2017,(10):2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