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琳
重庆市北碚区滩子口小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云课堂”模式的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疫情背景下学生线上语文学习效率不高、作业质量堪忧的现实学情,语文“网课教学”如何扬长避短,结合“疫情”,凸显语文味?如何把挑战转化为教学契机,学好“疫情”这本大书?“网课”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就成了当下语文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以“疫情”为主线,图文解说晓疫情、宣传倡议抗疫情、致敬最美战疫人、思辨警醒审疫情,将语文实践类作业分为方法技能类、积累储备类、情感体悟类、生活实践类四大类,立足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综合化,追求多元方式设计作业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科思维素养,进一步实现全息育人目标。
关键词:语文“云课堂”;实践活动类作业;疫情背景
一、研究缘起
语文的学习基于读和写,广阔的社会事件给我们丰富的读写支架。疫情之下,如何开展好线上的“语文云课堂”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如何有效有序梳理开发相关学习素材,形成相对系统、有梯度、有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业,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密切关注的命题。而作业是我们评测教学、诊断学情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延展性。疫情期间,线上语文学习的作业设计还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在疫情影响下,云课堂解决了学生上课的问题,却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业。云课堂上,老师利用语文课堂作业本结合课本知识进行了讲解授课,但作业的设计很单一: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学生答题,解决问题——教师讲解,学生批改。云课堂如此,线下作业也如此,线上课之后,千篇一律地出现读、抄、背、默,模式十分单一。学生对内容单一应试机械的作业存在着抵触情绪,每个班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学生迟交作业的现象,学生对于这类作业兴趣点偏低,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评价方式受限,反馈辅导远离预期
就线上作业批改、评价方式而言,老师如何高效批改,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的评价学生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疫情防控背景下,语文作业评价中最重要的环节反馈辅导,在云课堂的线上教学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缺少约束性的机制,如果学习作业(任务)不明确,教学效果反馈愈加困难。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再现学生学习过程。
(三)缺少支架辅助,学生思维层次难以体现
云课堂背景下,学生渴望在书本学习之外了解身边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如果作业设计缺乏支架语料辅助、示范引领,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害怕习题检测类作业。而一些兼具实践性与创造性的作业,就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层级。此外,云课堂学习生活情境缺失,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而贴合当前时事新闻、有现实意义的“疫情”活动作业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基于以上原因可知语文学习不是“纸上谈兵”,作业设计应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概念界定
云课堂:基于语文云课堂,使学生置身于生活学习环境,在相关“疫情”作业(任务)驱动下,如图文阅读、言语分析、理解表达、时代视野,体验对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及媒介素养,是一种学生情景化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实践活动类作业:“云学习”背景下,疫情时事材料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读写资源素材,在真实的情境中驱动读写,基于信息筛选、观点碰撞、形象鉴赏、意味的品评等,分方法技能类、积累储备类、情感体悟类、生活实践类四大类读写实践作业。
三、研究实践
本研究尝试把疫情背景下的文本阅读教学、生活情境教学与“云语文”相结合,聚焦“实践活动类作业”的设计创编,以“疫情”为主线,具体的作业设计形式表现为:
(一)方法技能类
在图表阅读与写作表达整合教学中,学生基于图文阅读生活化的作业,读图读表读语段,通过信息获取与过滤,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看图闯关(非连续性文本)
看图闯关,学生在享受闯关成功的喜悦时,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同时也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2.科普非连续性文本
整合科普类非连续性文本助读资料,考察学生快速筛选获取信息,整合提炼信息并有效输出的语文综合能力。如梳理有关KN95口罩、健康码、疫苗等科普文章资料,拓读延伸,从而实现课堂教材教学与课外读写生成的共赢。此外,鼓励学生观看《新冠肺炎全科普》动画,通过写新冠病毒自述或说明书这一非连续文本的方式,正反互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3.撰写研究报告。
结合语文撰写研究报告的习作要求,部分学生选择了当下热点,如新冠病毒,从病毒的来源、潜伏期、症状、传染方式、避免传染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些学生以抗疫为主题,研究了防疫的形式、抗疫的措施等
(二)积累储备类
1.评析宣传口号。将抗击疫情材料作为切入口,强调实践类的公益活动作业和课内外知识的勾连储备,引导学生走出家庭“小我”,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作业设计了评析在农村乡镇粘贴的土味又硬核的疫情防控标语,是接地气的警示还是不文明的粗鲁?
学生在评价后兴趣高涨地为自家所在社区拟口号,涌现了如“人与人多一米距离,心与心多一份安定”、“口罩扔进箱,文明又健康”“手当其冲”等文明理性的表达。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迁移到特定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碰撞、同化、重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随之产生。
2.劝说类任务型
基于防疫情境,劝说家里老人正确佩戴防护口罩,或写书信发动征召社区志愿者做好劝阻、登记工作,或请学生拟写“我们一起来战‘疫’”的倡议书,考察学生实用文体倡议书的写作。在劝说类口语交际时,学生言之有“礼”,即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话语;言之有“物”,即要有内容,力求清楚、明白;言之有“序”,即说话有合理的顺序,注意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意明句畅。
四、研究成效
疫情在变化,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业也在与生活联结,有机拓展。在读好“战疫”这本大书的同时,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学生兴趣变浓厚,学习质量有提升
实践活动类作业注重了作业的效度。学生不再是使用“搜索、剪切、复制、粘贴”功能来完成的作业。退一步说,即使使用这些功能,学生也在使用之后有自己的“二度创作”,体现作业的思维含量。学生在作业时需整合材料,即使适度模仿,也必须发出自己思考过后的呼声。通过调查发现,与常规作业相比较,大部分学生喜欢本阶段的个性作业。理由中出现的高频词依次有:“有趣”、“新鲜”、“自由发挥”、“有想象力”、“了解疫情”、“学习英雄”、“锻炼写作能力”等等。可见,有思维含量的作业更见效果。
(二)教师教学顺“势”而为,实现育人目标
当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是我们永远的集体记忆,是一本划时代的“无字之书”,具有无可取代的教育意义。实践类活动作业设计将疫情与语文知识点有效结合,组建思维焦点,基于课文教学内容,进行文本的二次开发,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作业反馈形式的丰富化,口语表达、书面交际、演读展示等更能激发学生的作业热情,将知识习得转化为能力的培养。此外,实践类活动作业更能彰显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心向窗外”。在了解关注外界的同时,联系自我,适度自省,提高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