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砾霆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比重极大,自从部编版教材出台后,古诗/文言文占全部课文 的比例高达51.7%(共124篇),可见文言文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文言文传承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因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等原因,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问题
引言:《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另一个是“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不过,现阶段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在中高考的压力下,近些年来语文授课更注重追求应试分数,因此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以上两点。
一 、初中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众所周知,文言文记录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初中教材中选取的多为经典篇目,广为流传的诗词歌赋、文言故事等等,富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热情仍然不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试
中考试卷文言分数占比很高,共分成古诗词默写、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诗词赏析几个部分。那些默写填空的古诗词,很多同学之把他们背诵下来,会默写即可,对于诗作背景,其中蕴含的思想等等内容,学生更不会去深入了解,加上其他部分也需要花费精力,学生学习文言文变得机械,积极性变差。
(2)学习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大
文言文年代久远,文本形式远离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艰涩难懂的句子,因此阅读障碍较大。而且,文言文行文较为简练,有很多特殊的语法现象,比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他们还是比较难懂的,学习难度也就大大增加,时间一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就会消极。
2. 教师教学方式刻板
传统的语文课上,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并用笔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录下来,这种现象在讲解文言的课堂上更加常见,学生并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完全靠老师告诉,这样学生只能靠机械地记忆完成对文言文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文言知识得不到锻炼,成绩也难以提升。
3.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够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文言文,阅读的书籍也多为中外名著,文言文的阅读量少,势必会造成学生文言文语感不够,理解起来就困难;再者,应试教育下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基本采用“死记硬背+举例”的方法,这对学生语感培养极其不利,很少有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文言文阅读能力难以提升。
二、对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1.一定要重视朗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文言文的阅读环境,多读多练,让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日积月累的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里,教师可以开展班级诵读古文比赛,激发学生对文言的学习兴趣,沉浸在古文和古诗的魅力中,感受古代的灿烂文化;或者多听优秀的朗诵音频视频,模范朗读,耳濡目染,让学生在优美朗读中学习文言;此外,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诵读,学生都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能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
2.充分了解文章时代背景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章体裁主要是传记和散文,充分了解写作背景,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时期文化背景,更能够明晰古今语言表达的差异,做到古为今用,比如说在七年级下册的《桃花源记》一文中,出现了很多古今异义词语,像“妻子”一词,在作者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儿女”,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这个词的意义缩小,变成了“妻子”,这也是古今异义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古代文化中吸取精髓。古人有很多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孙权劝学》中吕蒙开卷有益,孙权不管多忙都要读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经历苦难;《观沧海》表达了曹操胸怀大志,奋发进取……这些灿烂而光辉的品格和哲理,都需要学生品味和学习。
3.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处于被灌输的状态,传统的语文课会使学生感到疲惫,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有了多媒体,让语文课堂不那么单调,学生学习会更加热情。而且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创设情境。
此外,文言文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著成,有时候靠教师讲授并不能引人入胜,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便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而且更能使他们集中精力,更好学习文言文,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
4. 加强课外拓展学习
现阶段初中文言文教学过于偏重于课本内容,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只要把教材吃透,掌握好,就能得到高分。但是,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每一篇文章蕴含的不仅仅是文本那一层,一直钻研文章本身,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是没有好处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丹丹从这一片文章体会杜甫那份家国情怀,那种沉郁顿挫的感觉,就略显单薄,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寻杜甫的其他诗作,便于学生了解杜甫的人生轨迹,像《登高》就代表了他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而后杜甫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就写了下像《望岳》这种反应国家和人民苦难的诗篇,正因为他看到了这种种,才著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在这样的境遇下他还想着天下苍生,更能突显出杜甫之胸怀。对学生深入了解杜甫,把握文章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课堂交流,假期也是学生做拓展阅读的好机会,利用暑假时间,根据教师所引导的分类,查找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之后再进行汇总。老师整理把一些语言浅近,吟诵易于上口,引人深思的作品集中起来,让学生拓展学习,扩大它们的知识面,考试时遇到课外文言文也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5. 创设探究的氛围
提倡探究性阅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 “一味地讲授”模式,要把更多的发言权交给学生,教师更多的是要做调控课堂,评价和指导的那个人,由此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探究的兴趣和研究的能力。学生在主动探究讨论过的程中,收获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文言文是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学习文言文,就是最直接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努力,学生的文言能力一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佳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45-47.
[3]王存伟.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