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林卫芳
[导读]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林卫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坝中心小学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好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活动  有效性
        有效的活动可以消除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疲劳。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与上述四方目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不管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的许多学习习惯。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
        1、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计算。例如,对于整数乘法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对于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行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等。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统计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经常考虑以下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自己做的事负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本标准的理念分析各种现象,恰当的进行养成教育。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综合,重在实践。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思维才能得以飞扬,灵感才能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才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教学效果也才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海兵;;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6年19期
2、李明珊;;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02期
3、张慧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