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在中学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罗淑华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图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通过图像认知文化、感受文化,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认知文化方式。读图成为一种必要的认知方式,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一种必然,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图像的意义,进行完善的图像教育和视觉能力的培养。
        罗淑华
        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图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通过图像认知文化、感受文化,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认知文化方式。读图成为一种必要的认知方式,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一种必然,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图像的意义,进行完善的图像教育和视觉能力的培养。同时图像时代也给美术教育带来了契机,利用图像融入课堂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本文从图像应用教学研究出发,分析现今社会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寻找适合、有效的审美教学方法。
关键词:读图时代,图像,审美教学,应用研究
一、审美教育的概念
        美术课程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同时审美教育也有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学习的功能。美术课程需要观察、感受、体验、想象、表达、创造,通过审美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美术审美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确切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现今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缺陷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十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另外,由于原有的教育方法单一,而且教育者常把自己的地位放在高于受教育者的位置上,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压迫感而不利于其审美素质的养成。图像呈现出来的内容意思是平等的不针对个人的、是直观的和是无约束等,教育者利用图像的这些特点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审美教育,而且图像生动直观的特点使学生在认知上和情感上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
        虽然现在中学美术课程内容已比较全面,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多偏向于绘画的、写实性的和传统的内容,而设计和工艺内容却偏少,更多的是忽视现代艺术和诸多大众艺术、流行艺术等。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绘画、设计、工艺以及欣赏的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在读图时代中,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由其强调视觉形式感,表现形态各异,是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观念和特征,带领着美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于学生形成“现代文化心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已充斥于现实生活,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但又是鱼目混珠的,良莠不齐的,这时候就需要学校、老师给予学生一些指导,既要让学生去接触、去了解图像,同时更需要让学生学会识读和判别图像。
三、图像应用在审美教育中的方法途径
        图像应用在课程教学中是大势所趋,在美术课程中利用图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远大理想,通过对读图时代的产生、造成的影响和图像融入教学的的必然性与价值的分析研究,我认为应该重视和加强审美教育中的图像应用。
        首当其冲的是改变美术教师已有的教学观念,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营造愉快、自主、探究、合作、综合的学习,形成学生美术素养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到:“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再而对学生审美价值观念进行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美术课程中要善于发掘课本与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优秀的感情因素、人文因素与道德价值,从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课堂赏析作品,课后参观欣赏美术馆或网络浏览、课堂实践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来实现,内容尽可能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或综合性地展开。中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同时也是容易被动遥的,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同的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审美理想的制约着这种感受和感化。中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美术课中,教师可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图像或影像资料进行赏析并与学生进行谈话共同探讨,或以对图像或影像的感受做简单的命题创作,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
         另外,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美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利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实践,去改造自己的生活。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图像或影像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图文结合,利用图像,创造轻松的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引导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图像应用在审美教育中的重点、难点
        图像应用在教育中,重点在于“用图像来教育,用图像来学习”——运用图像的内容、语言、表达形式等等来优化现有的文字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图像内容与语言,掌握阅读、创作、传播图像的技能。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视觉思维的能力与文字思维的有机结合的能力与程度。针对重点与难点,建议发展实验性教学,使之成为图像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利器,突破当前审美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在实验式的教、学过程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意识,平衡文字思维和视觉思维。
        在中学美术审美教育中,教师讲授的重点应把握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艺术家用毕生精力所创造的美,用自己的思维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操。一个人可以不会画画,但学会欣赏自然的美及艺术作品的美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用眼睛去感觉生动直观的艺术形象,在教学中利用优秀的学生作业、作品及教师的范图、范品让学生去感受,收集适合欣赏的玩具及工艺品,如凤阳花鼓、景德镇青花瓷、石湾公仔等,在课堂展示欣赏,给学生审美的享受,为理解新课内容作铺垫,这样既能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又有助于教好新知识,完成练习。
        美术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作业技法水平的表现是不同的,审美情感体验也不可能全在作业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可有选择地选一些作业让学生自行进行讲评,老师从旁提出指导性问题,尽量使学生头脑活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林德全.“读图”时代学校课程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7
[2]李政涛.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3]杨广馨.新课标给美术教育带来大变化[J].中国艺术报,403    期
[4]李政涛.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J].方法,1998 .(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